1 / 17
文档名称:

宝鸡市十二五规划.doc

格式:doc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宝鸡市十二五规划.doc

上传人:tmm958758 2016/7/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宝鸡市十二五规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宝鸡市“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安排, 结合我市民政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工作回顾(一)基本现状“十一五”期间,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民政厅的大力支持下, 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保障民生、发展民主、服务社会”为核心, 大力推进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基层民主和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双拥优抚安置体系建设、社会事务管理体系建设,全市民政事业呈现出健康、协调、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构建和谐奋进新宝鸡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救助体系日臻完善,困难群体保障水平明显提升。一是不断规范城乡低保管理。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即退、按标施保。现有城市低保对象 万人,保障标准由 2005 年底的每人每月 120-140 元增加到 2010 年的每人每月 302-322 元, 月人均补助由 70 元提高到 212 元,累计发放保障金 亿元。 2007 年 7 月启动实施农村低保制度, 现有农村低保对象 万人, 保障标准由每人每年 800 元提高到每人每年 1600 元, 月人均补助由 50 元提高到 100 元,累计发放保障金 亿元。二是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快速提升。不断加大敬老院建设力度,先后筹措 亿元,新建了 12 所县级中心敬老院和 6 所区域性敬老院, 新增床位 4800 张, 集中供养率由 200 5 年底的 25% 提高到了 55% 。五保供养标准每年按照 10% 的速度递增, 达到了 3200 元/人· 年,累计投入资金 3545 万元。三是社会医疗救助逐步完善。累计实施社会医疗救助 万人, 发放救助金 8865 万元,对 万人资助“新农合”参合金 万元,对 万人实施日常救助 748 万元。四是临时救助制度启动实施。 2010 年制定了《宝鸡市城乡居民临时救助暂行办法》,凡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对象,每户给予 2000 元以下的救助。五是救灾救济工作扎实有效。全市累计下拨救灾资金 9 亿多元, 发放救灾衣被 6 万余件(床), 救助灾民 75 万余人次, 完成灾民建房 万户, 农民安居工程为 2424 户困难群众新建了住房。 2008 年市民政局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累计募集社会捐赠资金 4278 万元。六是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全面加强。新建了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改扩建了陈仓区、岐山县、凤翔县、眉县、太白县、千阳县等 6 个县级救助管理站, 新增床位 750 张,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万余人(次)。——双拥优抚安置政策全面落实,优抚群体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一是双拥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2007 年我市成功取得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2010 年再次创建为省级双拥模范城,太白县、凤翔县、眉县、凤县、麟游县、陇县等六个县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县称号。二是优抚政策全面落实。 5 次提高重点优抚对象补助标准, 累计发放补助费和优待金 3 亿多元;共对 1523 名重点优抚对象实施医疗救助 251 万元,为 854 户优抚对象新建了住房, 有效解决了重点优抚对象生活、住房、医疗等问题。新建了 6 所休疗中心, 扶风县休疗工作得到了民政部的肯定。三是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稳步推进。共安置转业士官和城镇退伍义务兵 5678 名,其中实行经济补偿安置 878 人, 兑现一次性经济补助费 万元; 完成了 321 名军队离退休干部和无军籍职工的接收安置任务, 军休人员生活和政治待遇得到较好落实,市军干所荣获“全国优质服务窗口单位”。改扩建了市军事供应综合楼和餐厅, 较好的完成了过往部队饮食饮水供应任务, 市军事供应站荣获“全国军事供应先进单位”。——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特殊群体利益充分保障。一是社会化养老步伐加快。改扩建了市社会福利院,新建了渭滨区、岐山县、凤翔县等 3 所县级福利中心, 批准新办了姜炎、德来寿、博爱、福乐等 4 所民办福利养老机构, 全市现有福利养老机构 9所, 共有床位 188 7 张, 全市老年人床位拥有率为 ‰。二是残疾人福利事业积极推进。新建了市儿童福利院, 供养了 288 名孤残儿童;“明天计划”共为 306 名孤残儿童进行了手术治疗及康复训练;“爱心希望—走进宝鸡”活动对 23 名贫困家庭病残儿童实施了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为 96 名贫困家庭肢残人员免费安装了假肢。全市现有 70 户福利企业,共安置残疾职工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即退。到 2015 年,城镇低保人数增加到 万人,保障标准达到 485 元,月人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