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方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cjc201601 2021/12/23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方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9
《荒岛xx»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荒岛余生》是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选自世界名著
《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漂流记》讲述了主人公鲁滨孙传奇的人生故事,塑造了他坚毅顽
强的冒险者形象。课文节选部分为鲁滨孙海上遇险,落难荒岛之时。这一部分
没什么故事情节,大都围绕鲁滨孙落难荒岛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呈现给
我们的是鲁滨孙在一段时间内的心态变化历程。
学习本文,了解鲁滨孙以顽强的意志力和超凡的创造力演绎生存神话的故
事,能让学生从这一人物身上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汲取直面挫折的勇气,获得
战胜困难的能量。
本文教学需要 2 课时。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 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认识鲁滨孙这一人物形象。
.能迅速归纳概括文章的内容。
.xx 表达自己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
. 阅读《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梗概,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2/ 9
.概括全文内容,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
.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 认识生命的意义。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养成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勤勉实干的精神。
.认识生活的心态比生活的条件重要、精神的生存比物质的生存高贵的道 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初一学生阅读的书籍不多,对《鲁滨孙漂流记》这部作品不太了解。
.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鲁滨孙这类冒险家的故事对他们有巨大的吸引 力。
.他们中的大部份人生活安逸,抗压能力低,遇到困难易退缩逃避。鲁滨孙 直面挫折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力能给他们极大的鼓励。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xx 交流,共同探讨。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课本。
网络课件。
网络教室。
六、教学过程
3/ 9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教师活动:
. 引言导入《鲁滨孙漂流记》,请学生简述自己对这本书的了解。
.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阅读,进一步了解这部作品。
学生活动:
简述自己对《鲁滨孙漂流记》这部文学名著的了解。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
《荒岛余生》是《鲁滨孙漂流记》的节选片断,对整部书的思想内容和人
物性格有大致了解是学习本课的基础。学生了解课文背景,便更能深入的认识
鲁滨孙面对困境,努力求生,战胜自我的精神。
(二)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 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指导学生概述文章内容。
.指导学生查明本文节选自《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哪一部分,引发学生思考
这部分内容在鲁滨孙 28年的荒岛生活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并在后面的学习中
引导学生解开这疑问。
学生活动:
. 自读课文。
.概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查明本文节选自《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哪一部分,思考这部分内容在鲁滨
孙 28 年的荒岛生活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
4/ 9
设计意图: ,是语文学习中要着力培养的能力之一。
本文篇幅较长,可练习速读;文章思路清晰,但没有明确概括全段或全文内容
的中心句,正好以此为素材,训练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在学生了解《鲁滨孙漂流记》并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思考本文所
述内容在鲁滨孙 28 年的荒岛生活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正是为了引导学生初步
感知当人身处逆境时,良好的心态、顽强的意志、勤勉实干的作风对于人的生
存是多么重要的道理。当然,这时学生对这道理的认识是感性的、模糊的,随
着后面的学习,他们的认识将逐渐清晰、深入。
第二课时
(三)细读品味
教师活动:
. 鼓励学生指出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引导他们细读品味,并相互交流想法。
.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就问题细读相应语段,并释疑解惑。问题分为四组:
一组:
(探询鲁滨孙心态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人在面临困境时,都会沮丧、
痛苦和绝望。但差别在于有人打倒了 “绝望 ” ,有人则被 “绝望 ”打倒了。进而认识
到生存的心态比生存的条件更重要,以此激励学生直面挫折,战胜困难。)
5/ 9
1)面对逆境,鲁滨孙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如果鲁滨孙的心态不发生变化,他能在荒岛上生存下来吗?为什么。
3)你认为鲁滨孙能够活下去,最重要的是靠什么?
二组:
(考查鲁滨孙面临困境时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他在困境中调整心
态,鼓励自己的方法。)
1)鲁滨孙能够活下去,他是怎样为自己找理由的?找到了哪些理由?
2)鲁滨孙的思考方式有何特点,你从他的思考方式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组:
6/ 9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