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鲁迅故居行.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鲁迅故居行.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7/3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鲁迅故居行.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参观鲁迅故居的感想在七一的前夕,物业公司党支部组织我们党员积极分子去绍兴参观了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的故居。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绍兴的鲁迅纪念馆。记得在鲁迅先生的文章里,故乡绍兴的影子无处不在,社戏台,乌篷船,乌毡帽,百草园,三味书屋,不一而足。鲁迅原姓周,名树人,“鲁迅”是其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惯称之为鲁迅。鲁迅一生写下了 800 多万字的著译, 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 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 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 12 岁就读于三味书屋, 勤学好问, 博闻强记, 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少年时代的家庭变故使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 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早年的求学经历使他能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阅《时务报》,看《天演论》,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初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1902 年,鲁迅赴日留学学医,在留学期间他因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6 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他参与筹办文艺杂志《新生》, 撰写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重要论文。鲁迅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后又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 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 年初, 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 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 1918 年, 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 鲁迅创作了《孔乙己》、《药》、《阿 Q 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 从而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