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天津静海传统武术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张蕾 谢明远
摘要:本文采用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天津市静海县传统武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调研,针对静海境内传统武术拳种及传播继承、开展情况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对今后静海传统武术的发展方向、策略进行认真的探讨研究,针对调研所提出的结论与建议,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静海;传统武术;发展现状;对策研究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乃华夏民族之瑰宝。继承遗产,弘扬国粹,是当代国民的共同职责。静海县位于天津市西南部,地处海河流域下游,距市区35公里。武术在静海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久负盛名的武术之乡。静海古为燕赵之地,民风淳朴刚健,历来尚武风盛,是天津的西南门户及历代兵家争夺之地。当年太平军、义和团、红灯照失败后,南撤时留下的战士在静海散落民间设馆习武,强健体魄。其后裔很多至今仍生活在静海,为其继承当年的传统武艺提供了重要条件。
随着老拳师年龄的老化和人数的减少,给继承和发扬传统武术带来困难,另外,受旧思想的影响,部分年长者自私保守不愿外传,部分习武者中存在门派之争,武人相轻等狭隘的腐朽意识。以上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了习武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提高。因此,了解静海当前传统武术的现状,研究其如何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武术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课题。
一、 静海县主要拳种源流及地理分布
静海县武术协会成立于1983年,目前有协会成员80余人,协会成员中60岁以上成员20多人,分布全县各乡镇。协会以外60岁以上老拳师80多人,主要走访了通臂拳老拳师李忠诚、王振青、陈树贞;秘宗拳师张景岩;太祖拳老拳师孙金生、吕长胜;戳脚翻子拳老拳师郝德玉等;燕青拳老拳师贾忠明等。通过与各门派的传人,老拳师座谈,可看出老拳师非常热心于武术的继承与传播,更希望政府部门为武术的发展搭建平台,同时也希望县武术协会经常组织武术竞赛、武术观摩交流,武术工作者、爱好者座谈会,为当地武术的发展献计献策。特别希望古老的武术能够为今天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发挥自身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对武术的继承和发展,武术界人士的积极性是很高的,并对政府部门的支持寄予很大的希望。从中可以看出静海县武术的发展具备很雄厚的社会潜力,特别是人才资源优势。这些都为静海县传统武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静海县传统武术开展现状及分析
秘宗拳:秘宗拳是静海有代表性的拳种。相传此拳创于唐代末叶,北宋年间有河北著名武师卢俊义于少林寺得此拳至清朝康熙年间山东人孙通学得此艺,孙通曾居沧州、天津、静海授徒,霍元甲之曾祖就系孙通高足。主要分布在静海的杨成庄镇、东双塘镇、中旺镇、蔡公庄镇等地,当年隶属静海的小南河镇(今属天津西青区)所传的霍家秘宗拳均為现今静海县杨成庄所传。今以秘宗拳为主要活动内容的民间武术组织3个,60岁以上老拳师8位。主要代表人有张景岩、王欣奎等人。
通臂拳:当今全国武术之乡的沧州所习的通臂拳均为静海所传播,目前在静海习练通臂拳的馆、社、达6个,老拳师20多人,习练者达百余人,并经常与外地来访的同行交流切磋。该拳目前主要流传于独流镇、静海镇、王口镇等地。主要代表人有陈树贞、王振青、尹春书等人。
戳脚翻子拳:目前主要流传于静海的台头镇等地,拳术、长短器械套路数十套,尤以4米多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