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6 --------------------------------------------- 感谢观看本文------- 谢谢----------------------------------------------------------- [ 标签: 标题]2016 生产管理者绩效考核企业在绩效生产管理方面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生产管理者绩效考核| 2015-11-02 20:30 1 、实施效果不明显:绩效生产管理项目实施目标往往定得很大很空,未能理解绩效生产管理近期与远期目标的差异和实现路径,出现了“经营与绩效生产管理两张皮”、“绩效生产管理无用论”等情况。 2 、难以实现准确评价:首先绩效目标设定难, 接着是数据收集难,再是考核结果“不靠谱”,结果无法应用。 3 、苛求完美而难以操作:过于追求考核指标的全面,考核流程的完美,过于求全求美。部门负责人有附加局部性指标到其他部门以保障实现本部门绩效目标的倾向,绩效沟通很难落到实处。 4、绩效文化难以被认同。中国传统的和-谐以及为下属争取利益的观念根深蒂固,大多数生产管理者不愿意评价下属,强制性分布与平衡成为生产管理者最头疼的问题。 5 、常规而激励性不足:一方面,绩效奖金在工资中占比较小,考核系数对绩效奖金的影响有限,实际上绩效考核对员工收入影响相当有限;另一方面,考核较常规,没有能够找到公司的激励点,在这些激励 2 /6 --------------------------------------------- 感谢观看本文------- 谢谢----------------------------------------------------------- [ 标签: 标题]2016 点上给予重点奖励。从实施效果、评价准确性、系统完整性、员工认同度、有效激励性五个方面对国内企业的绩效管理系统进行的评价,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三个段位: 低段位水平:处于该段位的企业建立了绩效体系,传播绩效管理理念,开始进行指标数据的收集与评价,但评价并不准确,指标的逻辑联系还不够清晰, 经营与绩效生产管理未能有机结合,实施目标低于最初预期,效果不明显。这类企业的绩效管理处于较低的水平,加上未建立绩效生产管理体系的企业,比例大概占到 50% 以上。中段位水平:绩效体系已经能够正常运行,指标体系健全,数据收集有一定的基础,建立了绩效监控与分析体系,基本实现对绩效的准确评估,但绩效改进只存在于局部领域或效果并不明显。这类企业大概占到 30% 左右。高段位水平:完成绩效体系的多次整体优化,形成持续优化机制开始出现全方位的绩效改进,看到直接的绩效提升效果,并与激励制度对接,绩效生产管理已经完美地融入到整个生产管理体系当中,成为提升企业业绩的有力工具。这类企业的绩效生产管理水平较高,不会超过 20% 。 3 /6 --------------------------------------------- 感谢观看本文------- 谢谢----------------------------------------------------------- [ 标签: 标题]2016 实际上我们发现有些运作了十几年的企业的绩效生产管理水平还处于低段位的阶段,这类企业绩效数据基础较好,但未与经营生产管理体系形成一个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