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09 年公务员考试模拟预测试卷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阅读以下文字,回答 1~4 题: 当前, 发展新经济, 即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是世纪之交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知识经济我国了解得比较多了,就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通过智力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实现经济活动的知识转向。那么,什么是循环经济呢? 所谓循环经济, 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 它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 循环经济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发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它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后果。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它要求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而没有真正的废弃物”。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简言之, 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 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 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证。 “循环经济”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的经济 B .循环经济是融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废弃物为一体的经济 C .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一种经济活动 D .循环经济是知识经济之外的另一种新经济形式 2. 对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区别,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前者是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后者是物质循环流动的经济 B .前者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后者带来资源增加、环境改善 C .前者以“污染排放”为目的,后者以生产“再生资源”为目的 D .前者是一种消费经济,后者是一种生态经济 3. 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废弃物如果放错了地方,就无法变成再利用的资源 B .废弃物如果妥善利用,就会变成有价值的资源 C .资源如果放错了地方,就会变成无用的废弃物 D .废弃物是不存在的,因为它实际上也是资源 4. 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 .知识化转向和生态化转向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B .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依赖循环经济 C .较之旧经济,新经济注重更多的不是数量而是效益 D .同是新经济,循环经济将比知识经济更具活力阅读以下文字,回答 5~8 题: 经过半年多的星际旅行, 美洋时间 3日 20时 35 分左右, 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并于 20时 52 分向地球发回第一个信息。美国宇航局宣布这一登陆计划取得成功。美国宇航局华裔科学家沈毓贤说:“‘勇气’号登陆过程中全球共有 3 个联络站, 分别位于西班牙马德里、澳大利亚堪培拉和美国的加利福尼亚, 它们能接收全空域的通信信号,‘勇气’号外部为登陆舱, 只有火星车和登陆舱都发回信号, 才能证实整个登陆计划成功。”在帕萨迪纳的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监测登陆过程的数百名工作人员收到信息后一片欢腾,人们期待着“勇气”号在火星上发现水和生命存在的迹象。火星着陆系统总工程师、华裔科学家李炜钧说:“‘勇气’号登陆完全依靠自主控制, 地面控制中心在紧张和悬念中希望它‘交好运”’。“勇气”号登陆时像皮球一样在火星表面进行长达数分钟的弹跳、翻滚,直至最后落稳。它先是在耐高温表层的保护下,以大约 万公里的时速冲入 130 公里厚的火星大气层。在空气阻力作用下,它在距火星表面 8 公里左右时时速降至 1600 公里,此时直径 10 多米的降落伞自动打开。当火星车连同降落伞一起接近火星地面,它的外层气囊弹出,同时火箭制动发动机向地面喷出火焰, 增加着陆缓冲力。在距地面 12 米时, 降落伞绳索自动断开, 被气囊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勇气”号,像皮球一样落在火星表面弹跳、翻滚,最初弹起时有 5 层楼那么高, 反复弹跳数 10 次后在距最初着陆点大约 1 公里的地方落稳。此时气囊内的气体自动放出,火星车看上去像被一层帆布包着。“勇气”号着陆点选在火星上地势平缓、面积较大的“古谢夫环形山”区域, 以确保成功。它着陆后将先进行一星期的设备自检,然后地面人员将操纵它在火星表面考查。收到它拍摄的图像后,如果科学家认为某块岩石有研究价值,会命令它开过去进行进一步探测。“勇气”号的“孪生兄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