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在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幼教的考察中,经常会问到一些关于幼儿疾病的防止和预防工作,今天闽试教育的相关老师就给到家谈谈关于夏季小儿痱子的防治。夏季小儿易长痱子,因为刺痒、灼热而哭闹不安,还会因为抓破而继发感染, 因此,家长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病因分析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出汗增多,痱子发生率大幅增加。夏季人体出汗增多, 汗液浸渍皮肤,致汗腺导管口堵塞,汗腺导管内汗液排出受到影响,导管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汗液渗入周围组织引起刺激,在汗孔处发生疱疹和丘疹,继而形成痱子。也有人认为,汗孔的闭塞是一种汗孔的原发性葡萄球菌感染。这种感染与热和湿的环境有一定关系。婴幼儿更易长痱子。这是因为,一方面宝宝代谢旺盛,活动量大,容易出汗, 另一方面宝宝皮肤细嫩,夏季气温高、湿度犬时,稍照顾不周,痱子就生出来了。一般来说,除了脚底、手掌等皮肤较厚的部位外,全身各个部位都会生痱子。临床分型痱子主要有红痱、白痱、脓痱。 1 .红痱是因汗液在表皮内稍深处溢出而成,临床上最常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常发生于手背、肘窝、颈、胸、背、腹部以及小儿头面部、臀部,为圆而尖的针头大小密集的丘疹或丘疱疹,有轻度红晕。皮疹常成批出现,自觉轻微烧灼及刺痒感。皮疹消退后有轻微脱皮。 。常见于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长期卧床、过度衰弱的患者。在脖子、上身等部位发生,多为针尖至针头大、浅表性小水疱,壁极薄,微亮,内容清,无红晕,无感觉,轻擦后易破,干后有极薄的细小鳞唇。 。一般比较少见,常发生于皱襞部位,如四肢屈侧和阴部,小儿头颈部也常见。脓疱内常无菌,或为非致病性球菌,但溃破后可继发感染。痱子的主要症状刚开始为针尖大小红色斑疹,接着就会出现成群红色小丘疹或小水疱,有瘙痒或烧灼感。常成批发生,在天气转凉后数天内就会消退。消退后不留疤痕。痱子与湿疹的主要区别湿疹主要在孩子的面部、前胸、臀部多见,可见大小不等、红色的丘疹或斑疹,也可融合成片,遇到水、出汗可加重,而且容易反复出现。而痱子则为成群红色小丘疹或小水疱,有瘙痒或烧灼感,常成批发生,天热时易出现,天凉时消退。药物疗法 1 .十滴水。治痱子用十滴水效果很好。婴幼儿皮肤细嫩,不宜直接擦涂, 可用以下方法:先用温开水将患处皮肤的汗水和分泌的油脂擦洗干净,然后挤出数滴十滴水与温开水按 1:10的比例稀释后涂于患处,让其自然风干。涂药处的皮肤稍微有灼热、刺痛感,过几分钟后就不那么痒和痛了。每日涂抹两至三次即可,两三天就可消炎、消肿、止痒。严重者可延长用药时间。每天擦涂次数可根据痱子多少而决定。家长要防止小儿抓挠而引起感染。也可用洗浴方法防治:每次给小孩洗澡水里加入适量的十滴水(如半支)。但要注意只能用清水洗浴,不要使用香皂、浴液等,以保持药效不受影响。 2 .藿香正气水消除痱子。藿香正气水有解表化湿的作用,对于痱子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小儿脾胃功能还不完善,用量一定要注意,一般为正常成人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3 .轻症痱子可用 35 %~ 70 %酒精或炉甘石洗剂轻轻涂擦,可加速汗液排泄,止痒。油剂、膏剂会阻碍汗液蒸发,所以不能使用。重的痱毒(脓肿)应该用消炎药控制感染,以防发展成败血症。民间偏方治疗民间偏方是广大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治疗痱子的经验,我们不妨借鉴一下: 克花椒加入 200 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