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躬行群众路线 “走”出来的凝聚力.doc

格式:doc   大小:14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躬行群众路线 “走”出来的凝聚力.doc

上传人:tswng35 2021/12/25 文件大小:14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躬行群众路线 “走”出来的凝聚力.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躬行群众路线
“走”出来的凝聚力
——XX长宁基层党组织二十年坚持开展“凝聚力工程”
《光明日报》( 2013年07月15日  01 版)
长宁区虹储小区里,居民自发立起的“感恩石”镌刻的是“凝聚力工程”20年的一个缩影。资料照片
    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如何做实?群众路线怎么走好?社区基层党组织能否成为“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坚实基础?XX长宁用20年“凝聚力工程”的实践和探索,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
 
    夏日的傍晚潮湿却凉快。居民们陆陆续续下班回家,XX市长宁区虹储小区霎时热闹了起来。邻里间的招呼声、锅铲的摩擦声、饭菜的香味,小区的空气中飘荡着温馨。已是下午6点,可X国萍并没有下班回家,而是按响了她要走访的居民家的门铃。
 
    每个月至少要走访50户居民家庭,是每个居委会干部雷打不动的工作任务,而作为虹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的X国萍更是要以身作则。无论是老居民,还是新来的租房户,哪家有什么困难和需求,有什么喜事和愁事,她心里都有一本账。
 
    X国萍的状态,是长宁居委会干部的常态。20年间,从一场发轫于华阳街道的“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的大规模走访开始,XX长宁“凝聚力工程”建设历经4届区委,一任接一任地持久开展,成为“社区党建最早、最长的典型”。
 
“感恩石”上写了啥
 
    X国萍所在的虹储小区,路边浓绿中立着一块假山石。石头上刻着3个鲜红大字:“感恩石”。大字右侧几行小字:“以此感谢居民区党组织和居委会一心一意为民办实事。”落款写着:“虹储小区居民立。”
 
    这是小区居民自发集资立起的感恩石。一位路边纳凉的居民告诉记者,在虹储小区,居委会干部被亲切地称为“三五牌”——“五必访、五必问、五必记”。这是X国萍在实践中“走”出来的工作法。
 
    10多年前的虹储小区,道路不平,自来水管、下水管道老化,空调滴水影响居民休息。X国萍带领居委会干部四处奔走,啃下了社区改造的“硬骨头”。路平了,灯亮了,墙白了,有绿了,水通了,居民最基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近年来,开放的XX迎来大量的新XX人。对新搬来的居民,X国萍和居委会干部总是主动上门,帮一下忙,聊一段家常,问一声需求,送上一份“居民公约”。联系借读学校、寻找钟点工、帮助就业……居民的烦心事,党员干部早就想在了前面,做在了前面。
 
    一块“感恩石”,镌刻的是“凝聚力工程”20年的一个缩影——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在一件件小事中聚拢了人力,凝聚了人心。
 
    长宁区区委书记卞百平说:“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20年来,“凝聚力工程”始终把居民群众的小事当做夯实执政基础的大事。坚持群众路线,是贯穿“凝聚力工程”的一条红线,也是这一基层党建品牌焕发持久生命力的灵魂所在。
 
“电子日志”会说话
 
    20年,经济结构、人口结构、社会结构在变,“凝聚力工程”也在与时俱进。
 
    地处沪西中心城区的华阳街道是“凝聚力工程”的发源地。20年前,,聚集了大量下岗职工、动迁居民和返沪知青,密密麻麻的棚户一眼望不到头。
 
    “当时觉得老百姓的生活太苦了,就想带着街道干部挨家逐户走访老百姓,听听他们的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