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在古诗词教学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在古诗词教学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doc

上传人:2890135236 2016/8/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在古诗词教学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在古诗词教学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李焕香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 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 就不能有学生全面智力的发展。”生活中不乏美, 古诗中更是充盈着美。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是经过时间长河淘洗之后的耀眼真金, 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鉴赏古典诗词中的美呢?一. 从直观的形象中感受画面美中国古代诗歌讲究以画法入诗, 将语言中包含的意象借助画面直观地表现出来。唐代的王维等人就在以画法入诗的写法上颇具成就。读诗就像看画, 如崔颢的《黄鹤楼》开篇呈现于眼前的是鹤去楼空, 惟余天际白云, 悠悠千载, 飘忽不定。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独伫楼台、翘首苍天, 凭栏凝思的身影。诗人抒发渺茫之感后, 马上收住, 而变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画面, 于是思乡之情和身世之慨由感而生, 很自然将满腹乡愁寄托在“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的画境之中。辛弃疾《清平乐· 村居》一词中“溪上青青草……大儿锄豆溪东……溪头卧剥莲蓬”就画面的经营构造来说, 显得极为匀称和谐, 清新自然。作者将一条覆满荷叶、莲蓬的清溪纵贯画面中心。这一点颇似西洋画法中的焦点透视。其他景物都由这“溪上、溪东、溪头”铺展开去, 那低小的茅屋、如茵的青草、旺盛...... 古典诗词对于中国读书人来说, 是一道不可缺少的“精神佳肴”。但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感觉到, 孩子们对古典诗词是既爱又怕。既爱她的美好清晰、朗朗上口、易读易记, 又怕她在语文试卷中以变幻莫测的题型出现, 让自己痛失考分。本着让学生对古典诗词既保持浓厚兴趣, 又不至于因考试题而对它生厌的目的, 我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先让学生广泛... ... 诵读古典诗词, 并初步了解古典诗词作品的写作背景, 初步感知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情感, 然后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对古典诗词加以再创造, 形成新的作品。再将新作与原诗词进行比照, 在比照中更深切地感悟古诗词的精髓与魅力。这样的教学实践能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无穷的魅力。一、广泛诵读, 捕捉丰富意象我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十分丰富, 而且有些意象已具备约定俗成的思想内涵。比如“落花”, 在古典诗词中常用来叹年华易逝, 美丽繁华不再。从诗句“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 中可以看出作者痛失国家, 感叹繁华不再有的无可奈何之情。又比如“杜鹃”, 在古典诗词中常常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诗人常用以表达思念之情、归家之念。“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为了让当代学生从古典文学中汲取养料,弘扬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怀,培养高尚品格,使中国古典诗词的精髓继续发扬光大,我认为作为中学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古诗词的教学。一、多读诗词,培养学生热爱古诗词的习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多读古诗词能够让学生扩大知识面,通过读、背,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修养,学生边读边背,能够提高自身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性的阅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一般的诗词可以听读、略读、泛读,而对于古诗词中的经典名篇要进行精读,然后进行背诵,进而理解诗词的深远意境。不少古诗词以其丰厚的情感和精邃的哲理启迪后人、流传千古,不... ... 去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