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艺术学(戏曲)基础知识.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艺术学(戏曲)基础知识.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8/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艺术学(戏曲)基础知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艺术学(戏曲)基础知识第一章一种独特的戏剧文化第一节“戏曲”一词的基本含义“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的特别称谓。到了近代,学者王国维在其《宋元戏曲考》等著作中, 才把“戏曲”一词作为包含宋金杂剧, 宋元南戏, 元明杂剧, 明清传奇以至清代以来的各种地方戏在内的中国传统戏剧的通称。第二节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一,综合性二,虚拟性三,程式性第三节戏曲的活动方式有史以来,戏曲艺术主要有三种活动方式。一是庙会演出。一是宴会演出。一是剧场演出。一是广大民众的自娱演唱活动。第二章中国戏曲史第一节戏曲的起源与形成一,概述二,戏曲源头略说民间歌舞:《东海黄公》( 秦汉时代),《大面》,《钵头》,《踏摇娘》( 南北朝, 隋唐) 民间说唱: 《孔雀东南飞》, 《木兰辞》滑稽表演傩舞与傩戏三,词语释例优孟:春秋时楚庄王的乐人。东海黄公:汉代百戏节目。踏摇娘:唐代歌舞戏。大面:唐代歌舞戏。也称“兰陵王”, “代面”。钵头:唐代歌舞戏。也称“拔头”, “拨头”。参军戏:唐代流行的滑稽戏。梨园:唐玄宗时,宫廷中所设专门训练乐工的机构。第二节宋辽金杂剧一,概述二,词语释例官本杂剧:宋代流行的戏曲。院本:金朝流行的戏曲。第三节宋元南戏一,概述南戏又称“温州杂剧”, “永嘉杂剧”, “永嘉戏曲”, “戏文”等,是北宋与南宋之交, 温州戏曲艺人首创的扮演大规模故事的戏曲样式。其首创剧目是《赵贞女》, 《王魁》。南戏的角色有生,旦,净,丑,外,末,贴等。二,词语释例书会:宋元时代为艺人写作剧本,曲本的民间创作组织。九山书会:温州的书会。温州是南戏的原创地。第四节元杂剧一,概述金末元初,在北方流行的诸宫调,唱赚等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形成一种以大套北曲来演唱故事的戏曲形式。二,词语释例玉京书会: 元杂剧作家在大都的创作组织。玉京书会的重要成员有关汉卿, 白朴, 杨显之,赵公辅,岳伯川,赵子祥等。四折一楔子:元杂剧剧本的结构体制。旦本,末本:元代北曲杂剧的演出,只有正末和正旦两种脚色有唱曲的任务。第五节明清传奇与杂剧一,概述在明清传奇的演出实践中完成了中国戏曲的表演体系。二,词语释例传奇: “传奇”一词本来是唐代小说的篇名,后来通指唐人文言小说。出:传奇的情节分段。副末开场:明清传奇的惯例。第六节清代地方戏一,概述清代戏曲声腔发展的最辉煌的成果是京戏的形成。二,词语释例雅部,花部:乾隆年间,昆曲称“雅部”,昆曲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称“花部”。南昆, 北戈, 东柳, 西梆: 清代前期, 人们对当时流行的戏曲声腔的分布情况所作的大体概括。乱弹: 乾隆年间, 人们把昆曲视为“正声”, 把昆曲以外的梆子腔, 戈阳腔, 皮黄腔等地方戏称“乱弹”。四大徽班:清代乾隆以后活跃于北京的四个最著名的徽班。两小戏,三小戏:戏曲声腔剧种形成的初级阶段。折子戏:戏曲演出形式。第七节近代戏曲一,概述(一)京剧的形成(二)多层次的戏曲文化(三)戏曲的改良二,词语释例古装新戏:辛亥革命后,由梅兰芳首创演出的一种京剧新剧目。时装新戏:清朝末年到辛亥革命时期,新编的一种表现现代生活的戏曲,以穿着时装而得名。连台本戏:连日接演的整本大戏。易俗社: 1912 年成立于西安的秦腔改良团体。三庆会: 1912 年成立于成都的川剧改良社团。上海新舞台:中国第一座有先进设备的近代化剧场。奎德社:中国近代以改良戏曲为宗旨的女子演出团体,一名奎德坤剧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