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公开课主要内容25页PPT.ppt

格式:ppt   大小:3,479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公开课主要内容25页PPT.ppt

上传人:中华文库小当家 2021/12/26 文件大小:3.4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公开课主要内容25页PPT.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公开课主要内容
1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7、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18、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1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公开课主要内容公开课主要内容1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7、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18、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1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记叙文阅读概括主要内容
备课教师:汤盛荣
提高概括能力
十分重要
、概括文章内容应遵循的原则:
、语言要简洁;
2、概括要完整;
3、概括要准确(明确)
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语文最贴近生活,最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要求,对于学生将来的工作、生活也是必不可少的。真正让语文生活化,将生活真正纳入教育,这既是教育之源,也是教育之本。
一、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前提
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生活是学生学****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识字、阅读****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回到语文的本真。
教师应本着服务的意识来从事教学工作。教学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教者服务学生,旨在点拨、引导、创设情境,必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湛教学艺术、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考。
但现在很多语文教师整天捧着书本、教参进课堂,觉得上完一堂课就算完成任务,照本宣科是很多老师常做的事。甚至有的上语文课就读读教参,离开教参就不会教语文了。而且现在的网络环境比较复杂,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语文教师本身就脱离生活,远离社会,教的学生语文视野当然就很窄,根本不可能深入生活、体验社会。
语文教师必须要有大语文观,以生活教育的眼光进行教学,让学生进入生活的角色,真正体验到生活的本真,体会到生活的乐趣。而要做到这些,教师就必须更新知识,增加阅历,用先进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做一个会反思、有品位、懂专业、有智慧的专家型教师。
因此,转变教师的教育意识是语文生活化的前提,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学生也才能真正地走向生活,才能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基础
现行教材是精心挑选出来的,不但文字文本兼美,而且生活化程度也比较高,有的就是来源于生活,而且这几年苏教版语文课文也在不断地更新,力求做到和生活贴近,和生活相关。学生在学****时,其能动性、主体性得到调动,课堂气氛活跃,学****兴趣盎然。
其实语文就是一种工具,其目的就是要学会运用,我们不是培养只会做题的机器,而是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转化成一种语文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课本的兴趣越来越淡,究其原因他们慢慢失去了学语文的乐趣。教师必须将语文中最有魅力最为实用的地方展示给学生去观察,去欣赏,去体会,逐渐地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美,体会到语文与生活结合得是多么紧密,从而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要大胆将生活中的语文学****及现象搬到课堂。比如,中央电视台有很多优秀节目,像《子午书简》《焦点访谈》之类的,就可以让学生参与,甚至可模仿主持人进行这方面的体验活动。我们还可以把交通警察执勤搬到课堂,让课堂成为交通法规宣传阵地。课堂不再仅仅是一个老师、一本书、一支粉笔画到头,而是有声有色,有感有悟,有静有动,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走出课堂是基本途径
生活中处处皆学问,语文课堂就是要拓宽教学的宽度和广度,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的教材。语文生活化的研究较重视学生知识的前伸后延、推动迁移,因而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必须在课前做大量的工作,让学生准备丰富的素材,甚至于去多阅读优美的语段,课堂再交流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内容。大家进行分析评价,课后再进行体会、实践和反思,这样的过程学生学到的语文知识应该是十分丰富的。
课余生活学语文更重要,我们不能束缚在课堂。生活中的语文处处皆有,走社区、逛商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去主动和别人交流,锻炼自己的能力,寻找生活中的语文痕迹,品味生活的语文味。这样的学生,他的课外生活才会丰富起来。同时同学间还可以交流,思想上的碰撞也可产生火花,更能培养语文能力,将自己读到的、想到的和大家分享,在交流中掌握更多的生活知识,明白更多的道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入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明显。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必须和生活接轨,要求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语文课堂中,就是让学生走进社会生活、走进自然生活、走进时代生活,语文生活化就是要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