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古诗题材类别
古诗体裁常识
诗歌从时间角度分为古代诗歌和现(当)代诗歌,
从格律角度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中国古代诗歌以抒情诗为主,兼有部分叙事诗。中国古诗从发展源流角度分为诗、词、曲三种。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亦称“古诗”“古风”。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都是古体诗,唐以后把凡不遵循近体诗规则的诗歌也称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杂言诸体,唐以后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为主流“五古”“七古”
古体诗特点:章无定字,句无定字、句式可整可散,篇幅可长可短,每句字数可多可少。不讲平仄,不讲对仗。乐府诗是古体诗的一种。)
近体诗,亦称“今体诗”,是中国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统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包括律诗、绝句和排律。由于有严格的格律要求,所以人们又把它称为格律诗。
律诗的格律严密,要求(1)诗的每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简称五律和七律。(2)诗句的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每句八句;超过八句,即在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3)有对仗要求。每两句一联,共四联。(4)声韵格律的要求严格。全诗押一韵,限平声。
绝句:截句、断句、绝诗。(五绝、七绝)绝句的声律与律诗要求相同。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中国古典诗歌虽说浩如烟海,但如从题材的角度看,总有一些题材相同、情感相近、手法相似的诗歌,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争取“读一首诗,知一类诗”。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六类。
古代诗词题材类别
咏物诗山水田园诗
惜别送别诗思乡怀远诗
怀古咏史诗边塞军旅诗
(即景抒怀诗) (即事抒怀诗)
古代诗词题材类别
即事抒怀诗
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如怀亲、送友、思乡、抒发人生感慨、闲情逸趣,一般皆可笼统地称之为“即事抒怀诗”。这些诗很难有一个清晰的界限,阅读时,既要把握诗的大致题材,更要把功夫花在对诗词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上。
古代诗词题材类别
一草一木总关情
——咏物诗
咏物诗(侧重于托物言志)
有关咏物诗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刘熙载《艺概》
“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作者借描写(咏)物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志向、理想或抒怀,讲求写物的形似与神似相结合。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自怜结束小身材,
一点芳心未肯灰。
时节到来寒焰发,
万人头上一声雷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石灰吟(明)于谦
爆竹(明)黎淳
风(唐)李峤
概念理解:
(1)咏物诗:
借描写的表达。
(2)写作技巧——。
客观的“物”(山川河岳、花鸟草虫)
特点(形态、色彩或其所处的环境)
诗人理想、志向、情怀
托物言志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一、直写物象,表达作者的喜好和情趣。
对春天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