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语文教学论文:融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教学中.docx

格式:docx   大小:7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语文教学论文:融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教学中.docx

上传人:cjl201801 2021/12/26 文件大小:7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语文教学论文:融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教学中.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融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融心理教育于阅读教学中 融心理教育于作文教
学中
融心理教育于语文活动中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世
纪之交的语文教学理应责无旁贷地分担这一重任,在培养语文
能力的同时进行有效渗透,以充分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整
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为塑造跨世纪的一代新人作出应
有的贡献。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
视。目前,不少学校开展了进行心理咨询活动,并开设了心理
辅导课,然而由于从业人员数量过少,专业水平又普遍不合
格,至使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收效甚微。以课堂为主渠
道,充分发挥各科教学的心理教育功能不失为一条弥补的好途
径。而在众多的学科中,语文教学在心理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

厚的优势。因为这门课既是主课,又是基础课,占的时间最
长,学的内容最多,而且它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
科,有趣的内容,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激
发学生和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下面就语文
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浅谈几点体会。
一、融心理教育于阅读教学中
语文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课文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品,我们
要充分发挥它们的陶冶功能。在教学中,通过了解作家、作 品,指导学生欣赏作品,体会作者的语言、形象、感情,辨别 真假、善恶、美丑,逐步提高欣赏能力,帮助学生进入审美客 体中去,与作者神交,与作品中的人、物神交,在体味作品
“ 美 ” 的同时,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达到培养健康心理的目
的。
1 、通过介绍作家作品,联系学生实际,树立榜样,进行心
理教育。语文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这些名家的人格多为后世 景仰,不少学生也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之为楷模。榜样的力量是 无穷的,在介绍作者时,可针对学生实际,有重点地介绍健全 的人格对这些作家成长的推动作用。蒲松龄面对落第却发愤创 作,曹雪芹处境艰难仍不辍笔耕,张海迪遭受病魔却坚韧不 拔,这些正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的
生动教材。
2、通过阅读分析课文,在审美陶冶中塑造学生健康的人 格。讲述童第周不甘落后发愤读书的《一定要争气》,描写爱 因斯坦不顾嘲笑、不怕失败的《三只小板凳》,都是教师引导 学生感受人物坚定意志,获取潜在力量的好教材。《我爱故乡 的杨梅》中的乡情,《曼谷的小象》中的友情,《春蚕》中的 母子情,《圆明园的毁灭》中的爱国情,都是情感教育极好的 范例。
3、通过精心选择文质兼美的课外阅读文章,对学生进行心
理教育。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 道德情操。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 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并加强阅读指 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但教给他们读书方法,还注意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阅读感受,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到

实效。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自己教育自己。
二、融心理教育于作文教学中
作文是客观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
“ 反光镜 ” 。作文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写作教学在心理教育渗透
方面具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