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什么是三项机制省委建立“三项机制”工作中 11 类情形可“容错”“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快干慢干不一样。”近期省委出台的对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的“三项机制”, 传递的信号就是希望通过建立“三项机制”, 最大限度地激发和保护全省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营造争先创优的好氛围、凝聚追赶超越的精气神。“三项机制”相互配套相辅相成这三项机制分别为《陕西省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 试行)》《陕西省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 试行) 》《陕西省党政干部能上能下办法(试行) 》。据了解,推动建立这“三项机制”,是省委落实中央“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的重要举措多次强调, 要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 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据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三项机制”中,鼓励激励催生动力, 容错纠错提供保障,能上能下标明底线,三者互相衔接、相互配套, 是一套比较系统科学、较为成熟完备的制度体系。解决干部“不善为”“不想为”“不敢为”该负责人说,省委研究出台“三项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虽然我省已实现了由欠发达省份向中等发达省份的历史性跨越。然而, 仍存在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略显缓慢, 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不够协调, 资源环境制约日趋凸显, 创新发展驱动不足, 脱贫攻坚任务繁重等问题和差距。陕西要想在新一轮竞争中走在前列, 唯有靠广大干部苦干加实干, 必须打造作风过硬、充满激情、奋力拼搏的干部队伍,如此必须依靠务实、管用、有力的制度机制作为保障。二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在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伴随着少数干部的“各种特权”被清零、“违规福利”被取消、“灰色收入”被封杀, 少数干部思想困惑增多, 做工作干事情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出现了廉而不为、廉而不勤、懒政怠政等问题, 表现为能力不足“不善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成为制约各项工作推进的重要因素。省委建立“三项机制”, 就是要引导广大干部鼓足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勇气。三是我省一些从严管理干部的制度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也得到了中央的认可。省委将“三项机制”作为对党建工作的一次再创新、对党建制度改革的一次再深化、对干部人事制度的一次再完善。鼓励激励机制: 首次进入“十强县”奖励 100 万元■鼓励依据: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贫困县扶贫绩效考核结果为主要依据, 充分运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平时考核、综合研判等结果。■主要措施:评优评先、考核奖励、选拔重用。凡是在评优评先中获得一定荣誉, 考核和选拔方面就有相应的奖励。比如, 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前 10 名的县(市) 和前 5 名的城区,以省政府的名义授予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年度“十强县”和“五强区”称号。相应的, 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第一名和首次进入“十强县”“五强区”的县(市、区), 各奖励 100 万元; 其他“十强县”“五强区”,以 50 万元为基数给予奖励,较上年每进步或后退 1 位分别增加或减少 10 万元。奖金分配应发放到人。同时,每年结合各项考核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