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局外人》读后感.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局外人》读后感.doc

上传人:Q+1243595614 2016/8/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局外人》读后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局外人》读后感陈玉杏经贸学院税收 1302 班20131504935 摘要: 《局外人》是法国作家加缪的代表作,酝酿于 1938 年至 1939 年,二战期间。小说以主人公默尔索的母亲去世开篇,而枪杀阿拉伯人则是改变默尔索命运的转折点。书中描述了主人公一系列的荒诞行为,同时也揭示了这个世界的荒谬性。关键词:局外人;荒诞;司法制度荒诞艺术源自西方。二战,很多国家都难逃此劫,人们普遍焦虑、不安、哀嚎、绝望,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期间,荒诞主义盛行。正因为亲身经历过二战, 作者加缪成功地在《局外人》中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用荒诞来反抗现实”的人物——默尔索,整个故事笼罩着荒诞的色彩,给我们留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大部分人总是表里不一,他们做的往往并非他们内心真正渴望的。他们都有一种群居意识,惧怕被疏离与被排斥,惧怕孤单无依靠。”然而,默尔索却跳出了这个世界的既定模式,完全按照内心本性,成为一个冷眼旁观、我行我素的局外人。冷漠和无动于衷是默尔索追求本真的一种生活态度,索性不为或者率性为之是他的生存方式。爱与泪是不成正比的,没有哪一条公理说亲人去世就一定要悲痛流泪。道理显浅易懂,然而,《局外人》此书在开篇就向我们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当亲人去世时是否一定要哀恸?主人公默尔索就是因为没有为母亲死亡而流泪而不被他人理解。在母亲去世后,他并没有流漏出沉痛之情,连母亲都不看一眼就将其下葬,当别人问其母亲多大岁数时也一概不知。当被问及为何不为母亲的去世流泪哀伤时,默尔索回答, “毫无疑问,我很爱妈妈,但这并不说明任何问题, 所有健康的人都或多或少期盼过他们所爱的人的死去。”这些所行所为,在外人看来,默尔索的所作所为是荒谬的,是冷漠、无情的,他似乎完全置身事外。更有甚者,在第二部分主人公在法庭上被后来的检察官等人抓着这个鸡爪不放,并以“活生生的埋葬了他的母亲”为由判死刑。违背世俗的事情不一定是错的,然而,主人公违背了这个约定俗成的****惯,就被定为有罪,真够荒诞的。事实上,主人公是爱他的母亲的,母亲对他的种种影响贯穿全文,从这点也可证明。他之所以送母亲去养老院,只是因为自己和母亲无话可说,而养老院里有许多老人可以与他的母亲作伴,所以,对默而索而言,真实情感与外在的表现并无关系,他虽伤心,但母亲的死并不会让他流泪,人终有一死。此外,权利和财富也许是很多人一生都在追寻的,为了事业的晋升而不惜蒙头乱撞,向社会摆弄出一副阿谀奉承、毫无自我的嘴脸。然而,书中主人公默尔索则视其如粪土,当老板向他提出“到巴黎工作”时,他仍然坦然拒绝那份更优待遇的工作,并且直言告诉老板“这样的生活对他而言不过是可有可无”。试问, 那些整天拍上司马屁的人读到这是否会“自惭形秽”呢? 也许这让人觉得主人公毫无雄心壮志,但是这也是事实。要知道,主人公想要的只是自由自在的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不用对谁讨好、不用违背自己良心去做一些内心不想干的事情。另外,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男人都会在女人面前甜言蜜语,向其讨好。但是,当主人公被女友问及“爱不爱她”时,他却直言“不爱”,本来可以花言巧语哄女友, 他却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直截粗暴的回答方式;当女友提及结婚时,主人公表示这个结婚的建议如果来自跟他与玛丽同性质的关系的另外一个女人时,他也会接受,就是这么“荒诞”的坦诚。甚至连后来错手杀害阿拉伯人,理由看似也是荒诞的。只是因为在沙滩上“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