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警示教育事故案例.doc

格式:doc   大小:44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警示教育事故案例.doc

上传人:hnxzy51 2021/12/26 文件大小: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警示教育事故案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优选
一、某煤矿顶板事故案例
×年×月×日,某煤矿在炮采工作面安装时发生一起顶板事故,导致两人死亡。
一、事故经过:
安装工作面平均倾斜长78m,平均倾角36°,,安装时跟底板留顶煤扩刷装面,风镐落煤。事故发生时已经扩刷安装34棚。当日早班,分两组进展装面,工区安排副区长许某带着职工某等四人为一组,负责从下向上装面,在装好第四棚准备装第五棚时,由于遇到火侵,岩体较坚硬,风镐刷帮困难,在放震动炮时,造成迎头倒两棚。班长向某发现倒棚后,急忙叫放炮戒备线外等待装面的四人跟副区长许某上去处理;许某安排某负责接顶,其他人负责转运接顶料和处理倒棚。接顶过程中顶煤突然冒落将某埋住,负责观察顶板的盛某等人扒煤对其进展抢救。在抢救某过程中,顶部煤层再次冒落将盛某埋住。矿组织救援后将二人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
1、工作面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缺乏,造成工作面爆破倒棚是冒顶的直接原因。
2、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差,违章空顶作业。
3、现场管理不到位,指挥不力。
4、现场救援措施不当,至使工作面二次冒顶将救援人员埋住。
三、事故教训:
1、个别干部职工平安意识淡薄,质量意识不高。
2、个别职工业务技能不高,识险、除险、避险的能力不强。
3、规程措施现场落实不严。
4、自救互救知识不强。
四、防措施:
1、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保证支护各项参数符合措施要求。
2、认真对照规程排查现场存在的隐患。严格现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作业规程,平安技术措施在现场落实到位。
3、加强地质构造带、破碎带等特殊地段的平安技术管理,超前预防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4、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平安教育与培训,特别是采掘作业人员,提高他们在遇到作业条件变化时的处理能力和平安自保意识。
5、加强职工学****自救互救知识,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临时处置能力。
二、中煤大屯公司孔庄煤矿"〞重大顶板死亡事故案例
2001年3月20日7时50分,中煤大屯公司孔庄煤矿I4采区8175工作面发生一起冒顶事故,造成5人死亡。
. .
-优选
矿井概况
孔庄煤矿始建于1973年10月,1977年7月1日正式投产。该矿原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t,经改扩建后,原煤年产量到达180万t\a以上。发生事故的8175工作面位于I4采区,煤层倾角21度,煤厚2.2—4m,工作面切眼长度106m;工作面直接顶为灰黑色砂质泥岩,层理、节理发育,易离层冒落;直接顶厚度6.1米,切眼附近揭露一条与切眼斜交的正断层,断层落差1.2米,断层面距下巷溜子道23米。
工作面采用高档普采生产工艺,支护采用DZ-22单体液压支柱配合HDJA-1000金属铰接顶梁,主要生产设备为MG-150采煤机和SGZ-630/220刮板运输机。事故发生时,。
二、事故及抢救经过
3月20日夜班(事故发生的当班)8175工作面出勤30人,当班工长马培虎、班长胡成建、副班长应全。班前会由机电副队长念耕主持。当班任务割本循环的煤、架棚、回柱。副班长应全将本班作业人员分成七个现场组,第二现场组作业人员某、某,第三现场组作业人员吴某、某。工作面割煤、支柱工序完成后,约7时开场沿工作面倾斜方向自下而上回撤放顶线排支柱。矿初次放顶领导小组成员、平安科副科长某盯在第二现场作业组;7时50分,在第二、第三现场组作业区域,工作面突然发生老塘至煤壁的全断面推垮型冒顶,、、,将第二现场组作业人员某、某,第三现场组作业人员吴某、某四名外包队工人和在此平安检查的平安科副科长某共5名同志埋住。经过三十个小时的紧急抢救,于3月21日14时将5名同志全部扒出,经确认5名同志均已死亡。
. .
-优选
三、事故原因
〔一〕直接原因
第三现场组作业人员吴某、某严重违反"作业规程"关于"回柱放顶邻茬间距不得小于15米〞的规定,,致使第二、第三现场组作业区域顶板活动加剧,造成支架失稳,发生推垮型冒顶,是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二〕重要原因
工作面规章制度、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