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白杨礼赞导学案(2).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白杨礼赞导学案(2).docx

上传人:飞行的大米 2021/12/28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白杨礼赞导学案(2).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白杨礼赞导学案(2)
白杨礼赞导学案(2)
白杨礼赞导学案(2)
1、 <<白杨礼赞 >>导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象征的艺术手法;
2、了解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学****作者是怎样围绕线索来安排材料的。
2、学会以研究、探讨、合作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借白杨表达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作者是怎样围绕线索来安排材料的。
2、作者实如何用直接抒情的句子将全文内容贯穿起来的。
3、对比和烘托的巧妙运用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播放一段汽车在生长着白杨树的高原上行驶的风光短片,让学生说说观后感。
二、走进作者:
1、作者茅盾( 1896— 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现代作家、文艺理论家、 社会活动家。 作品有小说《子夜》、《春蚕》、《秋收》、《残冬》、《蚀》三步曲、《林家铺子》等。
2、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的重庆,当时,蒋介石积极***消极抗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和解放区进行疯狂“扫荡”。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1940年5月,茅盾在延安参观访问,在鲁迅艺术学院讲学。10月和董必武同志从延安到重庆。这期间,
茅盾耳闻目睹在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 体验到抗日军民质朴、 刚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对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充满
信心,满怀***写下了 《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三、预****检测:
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生字词:
坦荡如砥 积雪消融 不折不挠 纵横决荡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 ?
因为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有 “不平凡”的外形, “不平凡”的气质。(第 5节)
2、作者为什么要礼赞白杨树 ?
“礼赞”:“礼”,敬礼,致敬。赞,赞美。礼赞,崇敬与赞美。以崇敬的心情赞
美白杨树。实际是:以崇敬的心情赞美农民、哨兵、精神。
3、 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象征或托物言志)
五、合作探究:
学****第 5— 7 节,讨论以下问题(屏幕展示) :
(先以各种形式朗读本段。 )
第 5 节:①白杨树的外形是怎样的?②从哪几个方面写它的外形?③它的内在气质是怎样的?
第 7 节: 文章用了什么句式来揭示这一象征意义?运用了由四个反问句式组成的排比句。
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