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风湿性心脏病诊治指南疾病简介: 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 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不完全统计, 全世界有超过 1500 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同时每年新增 50 万人患急性风湿热, 病因主要是由于 A 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 属于自身免疫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青壮年。病理生理首先以二尖瓣狭窄(Mitral stenosis) 为例,正常成人的二尖瓣口面积为 4-6 平方厘米, 在正常情况下, 不管心排量如何, 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血流都不应该产生任何障碍, 当二尖瓣口缩小至大约 2 平方厘米时,形成二尖瓣轻度狭窄,血液动力学发生变化,血液从左房到左室受阻, 引起左房压力升高, 临床上可出现症状。左心房压力升高可引起肺静脉和肺毛细管压升高, 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临床上二尖瓣狭窄所产生的病理生理分两期: 第一期是慢性肺淤血期,该期病人在休息时可无明显症状,但在疲劳或情绪激动时,因心跳加快, 可引起呼吸困难; 第二期是肺动脉高压期,肺动脉高压程度和瓣膜狭窄程度相关,如果肺动脉压力超过 60mmHg , 病人在体力活动、心跳加快、妊娠等情况下可出现肺水肿而加重呼吸困难。关于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valve stenosis) : 正常主动脉瓣口面积为 - 平方厘米, 瓣膜因病理改变而逐渐出现狭窄,如瓣口面积缩小至 1 平方厘米时,则左心室排血受阻,左心室收缩压升高,导致主动脉瓣的压力阶差增大,患者出现症状。瓣口面积缩小至 平方厘米时则为严重狭窄, 左心室壁可明显肥厚, 心肌氧消耗量增加, 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减少, 引起心肌缺血的表现, 病人科出现心绞痛。个别病人在活动时心排量不能相应提高, 可引起脑血管关注不良和晕厥。疾病分类风湿性心脏病累及的瓣膜部位数量可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的一个或几个瓣膜病变。心脏联合瓣膜病变是指同时累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心脏瓣膜的疾病。其中最常见的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双病变,约占联合瓣膜病的 48%-87% 。临床表现风湿热初次发作并不会立即引起瓣膜开口改变, 往往需要数年甚至十几年以上才会形成瓣膜开口变化。因此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 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急、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嗽、咯血,直至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引起生命危险。临床上根据病情进展程度,主要有以下主要变现: 1. 活动后心悸、气促,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不能平卧; 2. 轻微活动或劳累后就出现咳嗽、咳痰带血丝,很容易受凉感冒; 3. 食欲不振,也就是说一段时间吃饭不好,胃肠道瘀血可能消化不好,出现肚子胀。尿量减少、下肢浮肿、腹胀、腹水,肝、脾肿大等。 4. 大部分患者出现两颧及口唇呈紫红色,即" 二尖瓣面容(Mitral valve face)" 。 5. 心悸,常常因为房颤或心率失常所致,快速房颤导致患者自觉不适,甚至呼吸困难或使之加重, 从而促使患者就医。房颤也是导致患者出现心房血拴甚至出现脑卒中的主要原因。 6. 胸痛,单纯瓣膜病导致的胸痛一般使用硝酸甘油无效。一旦平时出现了上述几种情况, 应该今早到当地医院进行检查, 心脏彩超检查即可明确有无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疾病危害风心病患者容易出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