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6
文档名称:

全国第三届隶书大展评后.docx

格式:docx   大小:33KB   页数:7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全国第三届隶书大展评后.docx

上传人:beny00001 2021/12/29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全国第三届隶书大展评后.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word
word
2 / 76
word
全国第三届隶书大展评后
李松
全国第三届隶书大展于2012年8月18日在某某评选完毕。笔者应邀参与了作品的评选全部过程。笔者还有几个评委,不是隶书委员会的委员,却参与了隶书的评选。这是中国书协的一个新的动议。意思是,其他界别的书家〔必须是国展级的评委〕介入隶书的评选,会有不同的视角与判断,会产生一些新的见解或会碰撞出新的火花。这对隶书的评选会有益处。于是,笔者忝列其中。书协领导嘱托,希望我们这些圈外评委,对当代全国隶书创作的形势,做出一些有意义的评述。于是,就大胆写下以下的一些议论。肯定问题多多,恳请专家学者指疵。申明:所谈观点,不代表任何人。一、相关资讯三届隶书展总来稿9482件,初评600件,入选300件,获奖20件。获奖作品不设等级。这个数字提示我们,此展的入选概率为%;获奖%。十届国展〔由于没分书体评选〕,入选率是%。显然此展与国展竞争概率要高许多。这也可以看出单项展的优势所在。从来稿总体看,作品风格相比照拟多样,形式更是多样,或可称五花八门。大字三四十公分,小字公分,最多的是5公分多字数作品和10公分条幅作品。此外,各省来稿极不平均,最多某某3000多件,最低某某2件。如此反差,可见弱省之弱。由于不掌握具体入选情况,可能有的省份是“绝产〞。此展的作者绝大多数是中青年书家,并且,各省具有实力的隶书作者几乎都有作品投稿。可以肯定,此次展可以
word
word
3 / 76
word
比拟前面地反映当代隶书创作的整体面貌。二、学术分析笔者最关注的是当代隶书创作走向问题和风格取向问题。评选之中也和多个评委沟通,所得意见根本相似。兹梳理如下。〔一〕、以经典汉碑为法源并又有新意的作品寥寥从初评环节看,以经典汉碑为依托,写得很有发挥,很有独家意味的作品甚少,或说纯汉碑基因存在,又有新意的作品寥寥,寥寥。故此,评委多有感慨。有的甚至说,我们小组初评就没见到一件“汉隶血统纯正的作品!〞入选作品中或有类似“血统正宗〞的作品,这是评选前评委会强调注重传统的结果。但是,除了个别老作者外,新的面目未见。真正有庙堂气息,博大气象的作品未见。甚至,并不很成熟,还有些稚嫩,但可见新意端倪的作品也不多见。可见,当代隶书作者们在汉隶、汉碑这条主路中掘进航行的队伍在萎缩。这一状况是众多评委议论最多最关注的问题。偌大一个国字号的隶书大展,竟然最主流的东西或沿着主流开拓的东西如此之少,如此之萎缩,绝对不是正常现象。所来稿件类似以汉碑为依托的作品只限于,《曹全》、《礼器》、《朝侯小子》也有少量《乙瑛》等。都属于比拟温婉整饬一路,同时,因为这类字难以写大,作品几乎是寸字大小的条屏类幅式。最值得“表彰〞的是,以《褒斜道》等摩崖为法源的作品,占有相当的比例。也就是有行无列章法的作品较多。字径小的三五公分,大的十几公分。几乎都以条幅创作,满值铺陈;几乎都用糙纸蔴纸,或宣纸揉搓染色的形式出现;几乎都不同程度的用宿墨涨墨手段。似乎是一个创作训练班出来的作者。从风格到技巧,从技术到装饰,从形式到思路,有着同一的套路。虽然他们的法源属于经典一系,可是,搞出来的作品雷同,也还是都挤在一条路窄人多的路上。只有笔墨功夫较好,有
word
word
3 / 76
word
灵性的作品入选。以简帛为法源的创作,此展不在少数,入选也有几件,获奖也生机会。这是可喜现象。我们看到毕竟有些书家上溯古隶源头开掘,这是可喜现象。但就作品来看,绝大多数操简帛的作品,还是处在探索或模拟阶段。根据是,作品风格与其法源十分接近,小字居多,似乎刚刚脱离母体的感觉。同时,凡古帖有的字写来味道纯正,而没有的字显得忸怩。对这些作者的思路我们是抱有肯定态度的,也觉得隶书大道有多条,此条属一条。可信,可信。但真正走通走畅还需有志者跬跬以进,还需智慧与功力。近些年《好大王》一路走热,此展明显降温,虽有余温,已属杪末。以《X迁》、《鲜于璜》等为法源的作品有一些,可又有不少是从《汉碑集联》来。甚至有的集联不止被写过多少遍的东西。这类作品很易于甄别,一是集的字都是有明显特点的字,二是联语晦涩。这样的作品“ 取法乎上〞了没错,但直用就有问题了。这类作者化碑化帖的能力明显不足,甚至,原碑之字重新组合之后的调整能力都比拟低下,于是直取照搬。评委评后之议论,似乎都在纠结着这个话题——经典汉隶风格的出路在哪里!?以经典汉隶为法源,综合各碑之长并化入手下,又借鉴其他一些技法风格,并根本显现自己面目的,相比照拟成熟的作品几乎没有。在所谓正统隶书X畴里,除了前面提到的几通名碑现在有人取法,可是,像《西狭颂》、《石门颂》、《衡方碑》、《封龙山颂》等名碑,似乎已经不在我们的视野之内了。似乎开掘这些东西没有前途,没有价值甚至没有意义。觉得难!觉得受累不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