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会计学
*
物质资料(zīliào)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
第一页,共36页。
第一节 物质(wùzhì)资料生产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
1、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形成和存在
2、研究出发点:人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
物质资料的生产: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按照自己设想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去加工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xìngzhì)或地理位置,是被加工成的产品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取必须物质资料的社会经济活动。
第1页/共35页
第二页,共36页。
二、人类社会存在(shèhuìcúnzài)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
1、要生存就要有食物、衣服、住房等——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shēnghuózīliào)→物质资料生产
2、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才能发展
(剩余)→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专门从事)
第2页/共35页
第三页,共36页。
生产(shēngchǎn)出
产品
第3页/共35页
第四页,共36页。
三、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和生产要素
(三大)生产要素:物质资料生产必备的各种条件(tiáojiàn)和因素
1、劳动者的劳动: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通过消耗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即支出劳动力),来改造客观自然物质,使其成为适合人类需要的物质的有目的地活动。
2、劳动对象:人们把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1)未经人类加工的自然界原有物质;
(2)经过人类加工的生产物(通常称原料或
材料)
第4页/共35页
第五页,共36页。
3、劳动资料(zīliào)(劳动手段):
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zīliào),即把人的劳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的物件。
劳动资料(zīliào)中最主要——生产工具,
广义还包括劳动过程中所必要各种物质条件,如厂房、仓库、道路、土地等。
第5页/共35页
第六页,共36页。
三要素
——是劳动过程的简单生产要素。
——是劳动过程最抽象、最一般、最基本——最具普遍适用性的生产要素(任何社会的劳动过程都必须具有这三要素)。
社会生产→ 发展 新的生产要素(技术、管理、知识等)→劳动过程(成为不可缺少的要素)
马克思讲劳动过程的简单生产要素,没提及“资本”概念,他从一切人类社会的劳动过程着眼(zhuóyǎn)。
西方经济学所讲的生产要素是从资本主义生产着眼(zhuóyǎn),强调“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
第6页/共35页
第七页,共36页。
第二节 社会(shèhuì)生产力
一、社会生产力的构成
1、社会生产力: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他们所使用的生产资料结合起来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力量。
2、生产力: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3、生产力构成: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劳动者: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生产力的发展,首先从生产工具的发展变化开始。
(标志:生产力水平、性质(xìngzhì);划分经济发展时期)
第7页/共35页
第八页,共36页。
二、先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
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人类社会发展(fāzhǎn)
促进↑↓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科技的应用
为什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ST→生产过程→现实生产力)
1、劳动者——掌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理论和生产技术——更熟悉和掌握生产过程的规律,技术水平提高,生产率提高;
2、ST进步,改进生产工具的质量,促使生产工具变革;
3、ST发展(fāzhǎn),劳动对象质量提高,促进数量和品种增长;
4、ST发展(fāzhǎn),生产过程的其他变化,管理、工艺流程等。
我国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实现ST的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的关键)
第8页/共35页
第九页,共36页。
三、生产力状况和劳动生产率
1、考察社会生产力,必须衡量生产力状况(性质和水平两方面)
生产力性质:A质的规定性,由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的性质所决定。B量的规定,产品总量、人均产品数量(shùliàng)、各种生产工具在生产中的数量(shùliàng)和比例、生产力的分布状况、能源动力的利用程度等。
2、考察社会生产力,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