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文档名称:

明清两湖平原:生态环境的演变.doc

格式:doc   大小:763KB   页数: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明清两湖平原:生态环境的演变.doc

上传人:endfrs 2016/8/4 文件大小:76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明清两湖平原:生态环境的演变.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明清两湖平原:生态环境的演变过度垦殖与恶性循环:生态环境的演变——《明清两湖平原的环境变迁与社会应对·上篇》第二章(上) 尹玲玲张建民先生指出,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农业垦殖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人口急剧膨胀所造成的巨大生存压力,转化成为农业垦殖扩张的强大推动力量,掀起了一次持续的农业垦殖浪潮。随着宜农土地的垦殖趋向饱和,垦殖扩张所向,主要是条件相对差、难度相对大的周边山区和河湖沼滩等土地;而玉米、红薯、洋芋等高产旱作作物的引进推广,成为当时农业垦殖扩张的一个重要条件。明清时期的农业垦殖在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①。龚胜生在其《清代两湖农业地理》中也指出: “过分的土地开垦,无论在哪样的地区都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土地开垦的效益。清代两湖从湖区和山区的土地开垦获得了不少好处,但也为所造成的环境破坏付出了相当昂贵的代价。”②随着明代中叶经济的恢复和繁荣,人口迅速增长,两湖地区围湖筑垸进行围垦的进程日益加速。虽在明清之际曾因兵火战乱而一度中断了这一进程,呈现了凋敝之势,但清初恢复后,堤垸围垦更进一步加快。而圩垸围垦的加速导致两湖地区的湖泊迅速淤浅淤废,蓄洪泄洪能力大为下降,两湖地区的洪涝灾害也因此而日益升级。这就形成了一个围垦一湖淤一洪灾的恶性循环,两湖地区的生态环境总体上因此而趋于恶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张建民:《湖北通史·明清卷》,第 365 —366 页。②龚胜生:《清代两湖农业地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247 页。一两湖平原河湖水系格局变迁研究综述江、汉堤防的修筑与圩垸堤防的围垦一方面使两湖平原的开发进程大为加速, 但同时也对该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对于江、汉堤防的修筑给两湖平原环境变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一问题,已有众多学者从历史自然地理角度作过相关研究,杨果先生将众多学者的研究概括为三点:首先是改变了两湖平原的水系格局,其次是导致了洪水位的上升,再次是改变了泥沙的沉积方式①。 (1) 泥沙沉积方式的改变与洪水位的上升周凤琴先生根据荆江平原大量的古遗迹、古墓葬、古水痕和史料的分析以及地质地理的调查研究,绘制出荆江近 5000 年来洪水位的上升曲线图②。洪水位的上升与堤防修筑有密切关系,两者形成互为迭加的因果循环:由于洪水危害, 人们修堤防洪,而大堤的修筑,导致洪水归槽,加上泥沙淤积、穴口堵塞,使得洪水位上升,反过来又迫使人们进一步加高堤防。早在唐代已经修筑堤防,两宋时堤防较大发展,洪水位也已开始上升。不过,宋代堤防并不完整,长江还有许多穴口分流,著名的“九穴十三口”便是用来调蓄洪水,所以宋代洪灾问题还不突出。南宋晚期以后诸穴渐塞,至元朝仅剩荆北郝穴和荆南虎渡口,荆江水位进一步上升,洪水灾害日渐增多。元成宗重开六口后,至明代诸穴又重新堵塞,嘉靖二十一年(1542 年) 荆江大堤连成一线,穴口最终消失。自此荆江洪水位呈直线上升,最终形成高堤防、高水面的险要形势。荆江泥沙沉积方式的改变主要表现为由过去的泛滥式面状淤积变为线状堆积,由此造成河床、滩面淤积抬高。今天的荆江,平水位已远高于堤内地面,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悬河。其必然的结果之一,便是洪涝灾害的加剧。③诚然,江汉堤防体系的形成改变了泥沙的沉积方式。事实上,这三者之间本身就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因为泥沙沉积方式的改变,所以导致洪水位的上升; 又正因为洪水位的上升,进一步催生了江汉堤防体系的形成与加高加厚,从而改变了两湖平原的水系格局。因此,江汉堤防系统的形成给两湖平原环境变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终主要还是落在两湖平原水系格局的变迁上。___________________ ①杨果:《宋代两湖平原地理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第166 页。②参见周凤琴《荆江近 5000 年来洪水位变迁的初步探讨》,《历史地理》第 4 辑,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③杨果:《宋代两湖平原地理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第167 页。(2) 关于两湖平原水系格局的变迁有关两湖平原水系格局的改变,主要反映在云梦泽的历史演变、荆江与洞庭湖的河湖关系的改变、河湖的萎缩淤塞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比较多,有谭其骧《云梦与云梦泽》①、张修桂《云梦泽的演变与下荆江河曲的形成》②、《洞庭湖演变的历史过程》③、《汉水河口段历史演变及其对长江汉口段的影响》④,周凤琴《荆江堤防与江湖水系变迁》⑤,王剑等《论长江流域河湖体系演化与洪灾防治》⑥,罗敏逊等《荆江与洞庭湖汇流区演变分析》⑦等等。正如彭雨新等先生指出的:“堤垸发展势必压迫河湖水道、水面,最终影响到长江与北岸江汉湖区、南岸洞庭湖之间的关系。”⑧长江两岸众多分流穴 El ,随着湖区的开发进程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