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文档
文档
2 / 38
文档
第四节 比照鉴赏
第一局部 五年高考题荟萃
2009年高考题
〔09年卷〕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三月晦日偶题
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青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答:词的理趣:
元词的情趣:
〔2〕分析《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的艺术特点。
答:
答案〔1〕诗之理趣: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气氛,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明确作者不思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的特点。
文档
文档
2 / 38
文档
解析 〔1〕考查对诗歌风格的比拟;〔2〕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1〕答题思路是:风格+例子+简析。例子最好是关键词,不必完整引用。〔1〕要抓住区别点“理〞、“情〞入手,结合具体诗句;〔2〕一般地,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结尾点题。诗歌讲究含蓄的特点与两个句子结合起来分析。
2008年高考题
1.〔0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如下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白
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一样,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
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出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解析诗写白听到好友王昌龄遭受谗毁,被贬为龙标县尉的消息,写了这首诗。诗以落花和子规悲鸣起兴,抒发怀念友人的感伤之情。王诗写王昌龄被贬龙标,由于为治以宽,政善爱民,被誉为“仙尉〞。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
2.〔08〕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如下问题。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文档
文档
3 / 38
文档
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答:
〔2〕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答:
答案 〔1〕耐寒 拟人
〔2〕①《木芙蓉》:一种傲然独立、挑战困难而不受他人摆布的充满自信的形象〔人格形象〕;②《窗前木芙蓉》:一种历经辛苦孤独后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坚忍、淡定、安闲的形象〔人格形象〕。
解析要回答对诗意理解的题目,须先扫清文字障碍,如吕诗中的“霜前〞、诗中“小寒〞都是指秋天,吕诗中的“东风〞是指春风,诗中的“愁红怨绿〞形容秋末残败的花。木芙蓉,又名拒霜,秋天开花;其次,应明确写物诗,往往有作者感情的寄寓,即托物喻人,以物抒情;再次,要明确写其他花对表现木芙蓉的作用。
2004~2007年高考题
1.〔0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如下问题。
华清宫过华清宫
吴 融 约
四郊飞雪暗云端, 君王游乐万机轻,
惟此宫中落便干。 一曲霓裳四海兵。
绿树碧檐相掩映, 玉辇升天人已尽。
无人知道外边寒。 故宫惟有树长生。
⑴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两者主要运用了哪种一样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答:
答案 ①两首诗都运用了比照〔或对照、映衬〕手法。②第一首诗宫宫外〔或空间〕比照: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比照: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⑵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