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文档名称:

经济学通常救济程序第二审程序学习教案.pptx

格式:pptx   大小:199KB   页数:3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经济学通常救济程序第二审程序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1/12/30 文件大小:19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经济学通常救济程序第二审程序学习教案.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会计学
1
经济学通常(tōngcháng)救济程序第二审程序
第一页,共37页。
我国民事诉讼实行两审终审,第二审程序的设置具有重要意义:
对当事人来讲,给予了其继续诉讼的机会,他可以继续采取有关的诉讼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对人民法院而言,上级人民法院可以通过第二审程序,实现对下级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监督,纠正案件审理的错误,保证法院裁判(cáipàn)的公正性;
而对诉讼而言,则可以通过二审程序,终结诉讼,在法律上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有个最终的了断。
第1页/共37页
第二页,共37页。
(二)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诉讼案件 审判程序的联系(liánxì)和区别
1、 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的联系
案件所涉及的诉讼标的相同。
第一审程序是第二审程序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审程序是第一审程序的继续和发展。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shěnlǐ)上诉案件,除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审程序”的有关规定外,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的有关规定。
第2页/共37页
第三页,共37页。
2、第二审程序(chéngxù)与第一审程序(chéngxù)的区别
程序发生的基础不同。
当事人提起诉讼程序的理由不同。
两者的职能有差别。
两者的审判组织不同。
案件(ànjiàn)的审理方式上有差别。
所作裁判的法律效力不同。
第3页/共37页
第四页,共37页。
程序发生的基础不同。
第二审程序是基于当事行使上诉权对一审裁判不服提起上诉而发生,第一审程序则是基于当事人行使起诉权实施了起诉行为而发生。
当事人提起诉讼程序的理由不同。
起诉的理由是当事权利或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上诉的理由则是对一审法院的裁判不服。因此,第二审程序的审理的范围与第一审程序审理的范围也就有所差别,它不仅涉及对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法律关系进行(jìnxíng)认定,而且涉及对原审法院裁判的评价。
第4页/共37页
第五页,共37页。
两者的职能有差别。
两种程序审理(shěnlǐ)的范围不同,导致了两种程序在职能上的差别。在第一审程序中,实现的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主要为对案件审理(shěnlǐ)活动的指挥和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及法律的适用。而在第二审程序中,需要实现的职能,除了对案件的审判职能外,还包括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实现监督的职能。
两者的审判组织不同。
第一审审判程序的组织在形式上包括独任审判庭和合议庭两种;在合议庭人员的组成上,包括由审判员组成和由审判员与陪审员共同组成两种形式。而在二审程序中,案件的审理(shěnlǐ)由合议庭负责,而且合议庭的成员必须是审判员,陪审员不能参加。
第5页/共37页
第六页,共37页。
案件的审理方式上有差别。
在一审程序中,人民法院对一审案件的审理,需要对案件作出判决的,都必须以开庭的方式进行审理。而在二审程序中,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可以根据案件事实是否已经清楚等实际情况(qíngkuàng),决定是开庭审理还是径行判决。
所作裁判的法律效力不同。
一审裁判在上诉期间为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如果当事人在上诉期内提上诉,一审的判决在二审期间不发生法律效力;而二审裁判是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
第6页/共37页
第七页,共37页。
二、 上诉(shànɡ sù)的提起与受理
第7页/共37页
第八页,共37页。
(一)上诉(shànɡ sù)的提起
1、上诉的概念
上诉是当事人对一审未生效的判决、裁定,在法定期限内明示不服,要求上一级人民法院(rénmínfǎyuàn)对案件进行审理并撤销或变更原判决或裁定的诉讼行为。
第8页/共37页
第九页,共37页。
2、当事人提起(tí qǐ)上诉的条件
《民事诉讼法》第147条至第149条,对上诉的条件作了规定。依此规定,上诉应当具备的条件是:
(1)必须有合格的上诉人和被上诉人
(2)当事人不服的一审的判决、裁定,必须是依法允许上诉的判决、裁定
(3)必须符合法定的上诉期限
(4)上诉只能向原审(yuánshěn)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
(5)必须递交上诉状
第9页/共37页
第十页,共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