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基站防雷接地规范.doc

格式:doc   大小:9,047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基站防雷接地规范.doc

上传人:薇薇安 2021/12/30 文件大小:8.8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基站防雷接地规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 17
基站防雷接地规范()
为了防止移动通信基站遭受雷害,确保建筑物、站内工作人员的安全,确保基站内设备的正常工作,提高网络运行的安全系数,有必要做好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工作。

实施防雷工程应本着整体防雷、综合治理、系统防护的原则:
防止异常电流进入机房。
对进入机房的异常电流,应通过避雷器、合理接地系统和地网尽快泄放。
对通过以上原则仍未能避免的异常电流应通过等电位连接的技术,将影响降低到最低。

,其地线应与地网良好连接。
,其长度不宜小于15m。
。电缆两头接地的形式
(如传输节点机房等)、郊区及乡镇基站必须安装压敏型电源避雷器。一级避雷器应安装在基站总交流配电箱内(或旁边)、二级避雷器应安装在开关电源AC屏内,该避雷器应在采购电源设备时一并提出要求。一级电源防雷器的安装必须在电源线的进口处,不许安装在远离电源线的地方,否则将失去作用。一、二级避雷器的接地线应尽量短直,,截面积为35mm2,连接必须可靠,线耳压接必须牵固。安装位置如图一所示。一、二级避雷器间的交流电源线长度应不少于5m,对于距离不足5m的基站也可在一、-15μH(5m*1.7μH/m)的空心电感退耦器(必须注意电感的最大工作电流,不得等于或小于基站最大用电负荷)。
3 / 17
图一  内置避雷器AC屏的安装位置

.第一级压敏避雷器的要求:
(1)对于高山和多次遭雷击的基站最大放电电流≥120-150KA/每线; 
响应时间≤100ns,3+1的保护模式
(2)山区(中雷区以上有架空电源线引入的机房、丘陵、公路旁、农民房、水田中、易遭受雷击的机房,且雷暴日为多雷区的地区)电源用SPD最大通流量: L-PE或L-N、N-PE必须通过冲击通流容量≥100KA/每线、8/20μs波形的检测,最大持续工作相电压385V,采用3+1的保护模式。
(3)对于郊区(城市中高层孤立建筑物的楼顶机房、城郊、居民房、水塘旁以及无专用配电变压器供电的基站,且雷暴日为多雷区的地区):电源用SPD最大通流量:L-PE或L-N、N-PE必须通过冲击通流容量≥80KA/每线、8/20μs波形的检测,最大持续工作相电压385V,采用3+1的保护模式。
(3)城市型(闹市区、公共建筑物、专用机房、且雷暴日为中雷区的地区):电源用SPD最大通流量: L-PE或L-N、N-PE必须通过冲击通流容量
3 / 17
≥60KA/每线,8/20μs波形的检测,最大持续工作相电压385V,采用3+1的保护模式。不需要安装第二级。由于铁塔、通信杆引雷的基站可采用山区型基站的做法。
第二级压敏避雷器就是开关电源内置的40KA避雷器,该避雷器应在采购电源设备时一并提出要求。
一、二级避雷器间的交流电源线长度应不少于5m,对于距离不足5m的基站也可在二、三级避雷器间加装8.5-15μH(5m×/m)的空心电感退耦器(可以改变电源线走向,增加一、二级保护器间电源线长度,不建议使用电感退耦)。
2.5基站照明、空调的线路、开关应用金属线槽、箱进行安装(金属线槽接地,并做好电器联接),且其零线不得接地,以防感应雷破坏。日光灯及其他灯具应用金属外罩,不应使用塑料罩,各种开关应安装在金属配电箱中。
、彩灯、监控设备及其它室外设备的电源线,应采用有金属护套的电力电缆,或将电源线穿入金属管内布放,其电缆金属外护套或金属管道应在顶端及进入机房的外侧就近接地。
2.7电压不稳的基站需要加装交流稳压器。

3.1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应在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之内(采用GB50057-94中的滚球法计算)。
3.2基站馈线的金属外层,应在铁塔或杆的上部、下部就近与铁塔或地网相连通,当铁塔高度大于60m时,同轴电缆馈线的金属外层还应在铁塔中部增加一处接地。在进机房前、滴水湾后(防止从馈线渗水进机房,其它没有滴水湾的站的连接也应遵循此原则)应单独在室外再次就近接地(详见图二)。地排采用热镀锌扁铁。各接地连接线为不小于16mm2的多股铜线。走线梯上母地线的每个接地点只能接一根馈线,不能两根或多根馈线同接在母地线的同一点上。
5 / 17
图二 馈线进机房前接地示意图
,应将负重钢绞线可靠接地。
、屏蔽外层必须单独用16mm2的地线与地网引出地排(非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