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实验目的
1.掌握皮纹分析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了解皮纹分析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第一页,共22页。
二、实验原理
皮肤纹理(dermatoglyphy):是指人体皮肤某些特定部位出现的纹理图形,简称皮纹。
皮纹是由真皮乳头向表皮突出形成许多排列整齐、平行的乳头线——嵴纹(ridge)和嵴纹之间的凹陷——皮沟(dermal furrow)组成的。
第二页,共22页。
皮肤纹理呈多基因遗传,在胚胎发育第13周开始出现,第19周左右形成,且终生不变。
目前,皮纹学的知识和技术,广泛应用于人类学、遗传学、法医学以及作为临床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
第三页,共22页。
将双手洗净、擦干,把全手掌在印台上均匀地涂抹上印油,五指分开按在白纸上。
注意:用力不宜过猛过重,不能移动手掌或白纸,以免所印皮纹重叠而模糊不清。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第四页,共22页。
㈠正常人的皮肤纹理
1. 指纹观察
手指末端腹面(顶端掌面)的皮纹称为指纹。
根据纹理的走向和三叉点的有无及数目,可将指纹分为三种类型:
弓形纹
箕形纹
斗形纹
三叉:是指由三条嵴线相交成“Y“或”人“形的标记。
第五页,共22页。
⑴弓形纹(Arch,A)
特点是嵴线由一侧至另一侧,中间隆起呈弓形,无三叉点。根据弓形的弯度分为简单弓形纹和篷帐式弓形纹。
简单弓形纹(A s)
篷帐式弓形纹(At)
第六页,共22页。
⑵箕形纹(Loop,L)
俗称簸箕。纹线从一侧起始,斜向上弯曲,再回转到起始侧,形如簸箕,有一个三叉点。
根据箕口朝向的不同,可分为两种:
正箕或尺箕(Lu):箕口朝向手的尺侧者(朝
向小指);
反箕或桡箕(Lr) :箕口朝向手的桡侧者(朝
向拇指)
第七页,共22页。
正箕或尺箕(右手)(Lu)
箕头
三叉点
反箕或桡箕(右手)(Lr)
第八页,共22页。
⑶斗形纹(whorl,W)
是一种复杂、多形态的指纹。特点是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叉点。斗形纹可分:
绞形纹(双箕斗)(Ld):由两组箕形纹组
成,两箕头绞着,箕口方向相反。
环形纹(Wc)
螺形纹(Ws)
囊形纹
第九页,共22页。
双箕斗( Ld)
环形纹( Wc)
螺形纹( Ws)
囊形纹
第十页,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