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压疮护理新技术.ppt

格式:ppt   大小:1,660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压疮护理新技术.ppt

上传人:977562398 2021/12/31 文件大小:1.6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压疮护理新技术.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基本概念
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血液循环障碍
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
致组织坏死的压力性损伤
第一页,共30页。
易患因素
外源性因素
内源性因素
第二页,共30页。
压疮发生的外源性因素
目前公认的四种因素
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
第三页,共30页。
压疮发生的内源性因素
感觉
感觉缺失造成机体对伤害性刺激豪无反应,肌肉和血管失去神经支配后舒缩功能丧失导致局部组织血循环障碍,缺血可使纤维蛋白溶解力下降,易导致血栓形成造成组织坏死。
营养
→压疮的发生率增加3倍。
∕L →压疮的发生率增加5倍。
∕L →压疮的死亡率增加6倍。
第四页,共30页。
压疮发生的内源性因素
组织灌流状态:糖尿病,全身血管病变。
年龄:>60岁
体重:肥胖,低体重
体温: >℃(组织耗氧增加)
<℃(毛细血管微循环障碍)
精神心理因素:精神压抑、情绪打击可引起淋巴管阻塞,导致无氧代谢产物聚集而诱发组织损伤。
第五页,共30页。
好发部位
受压和缺乏脂肪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骼隆突处。
不同的卧位有不同的受压点,这些受压点的皮肤正位于骨突处,若长时间负载身体的重量,便很容易形成压疮。
第六页,共30页。
不同卧时的受压点
第七页,共30页。
形成过程
充血:皮肤泛红,为血液循环不良、血液聚集的结果。如适时除去压力,则泛红在1小时内会消退。
局部缺血:受压2-6小时,局部皮肤因缺血,而有发红、肿胀、硬化、起小水泡及上皮层剥落时会有渗液,患者感到疼痛,此情形在压力去除后36小时以上才会消失。
第八页,共30页。
坏死:压力持续6小时以上会造成细胞坏死,皮肤由红转青变成黑色,压力消除后也无法恢复原状。
溃疡:若压力持续存在,约两周后会变为溃疡。
形成过程
第九页,共30页。
压疮的分期与处理
第十页,共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