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会计学
1
诚实守信(shǒu xìn)主题班会课
第一页,共31页。
什么(shén me)是诚信
在一般意义(yìyì)上,“诚”即诚实诚恳;“信”即守信用。通俗表述就是,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话,做老实人。
?
第1页/共31页
第二页,共31页。
听故事(gùshì)
在宋庆龄小的时候,一天早晨,一家人正准备去李伯伯家做客。突然,她告诉父母:“我和小珍约好,今天上午我要教她剪纸花,我不去李伯伯家了。”
爸爸说:“以后再教吧!明天再和她解释一下,再说,李伯伯家有你喜欢玩的布娃娃,你不去会后悔的!”
“不会,”宋庆龄想了想,说:“你们去吧,我在家等她,我不能失信。”
妈妈想了想,说:“就按她的意思吧!有句话说:‘言必行,行必果’。一个有道德(dàodé)的人要讲信用,不能自食其言。”
第2页/共31页
第三页,共31页。
问题(wèntí):
?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yuánzé),
是最重要的品德。
听故事(gùshì)
就这样,宋庆龄一个人在家等小珍。11点了,小珍还没来,宋庆龄十分失望。
中午,父母回来了,听宋庆龄说小珍没来,爸爸说:“唉!要知道她不来,就不等她了。”
宋庆龄却说:“不。没有来,我也要等。虽然没有等到,但我心里很坦然。”
宋庆龄就是这样,从幼年起,终身都要求自己守信用,决不自食其言。
第3页/共31页
第四页,共31页。
再来看几则诚信(chénɡ xìn)故事!
第4页/共31页
第五页,共31页。
诚信(chénɡ xìn)故事
曾子杀猪
第5页/共31页
第六页,共31页。
曾子,名参,孔子的得意门生。儒家思想就是孔丘通过曾参传给嫡孙子思,再传给孟轲,形成孔孟之道的,所以曾参被儒家尊为“宗圣”。
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jíshì)上去,儿子哭、闹着要跟去。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儿子听说有肉吃,便更不随母亲去了。
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正准备杀猪呢!曾参的妻子一见慌了,赶快制止曾参说:“我刚才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你看你怎么当真了?”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学会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欺骗别人。再说,今天你要这样欺骗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苦难了。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
第6页/共31页
第七页,共31页。
曾妻听了丈夫的一席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那个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既然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就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于是丈夫和妻子一起动手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一天(yī tiān)晚上,曾子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了,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筒向外跑。曾子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么借来的书简,说好了,今天还得,再晚也要还人家,不能言而无信啊!曾子笑着把儿子送出了门。
第7页/共31页
第八页,共31页。
立木(lì mù)为信
第8页/共31页
第九页,共31页。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xīn fǎ)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第9页/共31页
第十页,共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