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文档名称: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114KB   页数:5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tswng35 2021/12/31 文件大小:1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 v .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百家争鸣〞背景:
经济:生产力开展井田制瓦解地主出现封建经济形成初步开展
政治: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阶级:原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在社会生活中活泼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影响
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开展的根底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人物
孔子〔儒家,春秋晚期〕:
思想核心“仁〞政治思想〔1〕以德治民〔2〕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克己复礼〔3〕主有教无类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4〕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
孟子〔儒家,战国末〕:〔1〕政治思想主实行仁政〔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3〕伦理观性本善〔4〕价值观舍生取义
荀子〔儒家,战国末〕:〔1〕政治思想仁义王道以德服人〔2〕民本思想君舟民水〔3〕伦理观性本恶〔4〕朴素唯物思想制天命以用之
. .
. v .
老子〔道家,春秋晚期〕客观唯心体系〔1〕哲学思想世界万物本原是道〔2〕辩证法思想祸福相依〔3〕政治主无为而治
庄子〔道家,战国末〕〔1〕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2〕世间万物相对〔3〕崇尚自然主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社会批判精神
非子〔法家,战国末〕〔1〕认为历史是开展的统治者应时而变〔2〕依法治国系统了法制理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厚今薄古以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墨子〔墨家,战国初〕兼爱,非攻节省,尚贤
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背景
边疆危机〔2〕土地兼并〔3〕亡国问题〔4〕黄老学说无为而治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要求〔5〕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即位面临的社会问题
匈奴威胁,边患不止,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土地豪强势大,黄老学说无法适应新形势需要
影响
利于社会恢复,利于社会稳定〔积极〕
致使地方势力膨胀,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消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容: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目的为了加强君权
. .
. v .
提出三纲五常,目的有利于稳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措施:
政治:儒学家参加国家大政
教育: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教育〔学校〕:兴办太学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新儒学影响:
积极:
加强中央集权稳固大一统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消极:
扼杀了不同流派的思想有专制作风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开展
带有神学迷信色彩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而宣扬纲常伦理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强盛无为而治已不能适应社会开展
董仲舒新儒学主加强专制皇权和维护封建大一统迎合了汉武帝的需要
第三课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的背景:
-隋:有佛,道,儒合一的趋势
隋-唐:并行,复兴正统面临挑战
. .
. v .
程朱理学〔程颢、程颐,北宋〕: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索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将知识,道德,天理结合起来“穷理格物〞
朱熹〔南宋〕
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存天理,灭人欲〞
认识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程朱理学的地位:
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朱熹和程颢、程颐异同点
世界观
〔同〕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