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早产儿保健服务指南.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早产儿保健服务指南.doc

上传人:2028423509 2021/12/31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早产儿保健服务指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 v .
早产儿保健效劳指南
一、住院前管理
  〔一〕产前
  :及时处理孕期并发症/合并症,预测早产的发生,完成产前促胎肺成熟;及时与儿科沟通,开展围产讨论,评估母婴风险,确定处理方式和分娩地点。
  :鼓励分娩前新生儿科医生与早产高风险孕妇及家属沟通,介绍可能出现的合并症及处理。
  〔二〕早产儿复
  所有早产儿出生时应有具备早产儿复能力的人员参与现场复和评估。按照"中国新生儿复指南"进展复,特别注意保暖、用氧和呼吸支持。
  〔三〕早产儿住院指征
  <34周。
  ,但存在以下任何一种情况:
  〔1〕新生儿窒息,产伤;
  〔2〕体温:异常;
  〔3〕皮肤:发绀、苍白、多血质貌、黄染、出血、水肿表现;
  〔4〕呼吸:呼吸暂停或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呻吟、三凹征〕;
  〔5〕循环:心率/心律异常、血压异常、末梢循环不良;
  〔6〕消化:喂养困难、呕吐、腹胀、大便异常、肝脾肿大;
  〔7〕神经:前囟饱满,意识、反响和肌力异常,惊厥;
. .
. v .
  〔8〕需进一步排除或治疗的先天畸形;
  〔9〕监测发现的其他异常,如血糖、胆红素、血常规等异常;
  〔10〕母亲为高危孕产妇:胎膜早破>18小时、产前或产时感染、药物滥用等。
  〔四〕危重早产儿转诊
  :不具备救治早产儿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及时将早产高危孕妇转至具有母婴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分娩。
  :包括院转运和院间转运。
  〔1〕转运前:评估,积极救治并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完成病历资料的交接;
  〔2〕转运中:密切监护,持续保暖及生命支持治疗,做好监护及抢救记录;
  〔3〕转运后: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接诊医生交接患儿情况、转运经过和主要治疗情况。
二、住院期间管理
  〔一〕护理及发育促进
  :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应置于婴儿培养箱保暖,根据早产儿胎龄、日龄、体重和病情调节暖箱的温度及湿度,维持恒定的中性温度。
  :密切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
. .
. v .
  :注意新生儿病房的环境、早产儿体位,减少疼痛等不良刺激,集中操作护理,减少不必要的接触。采取适当的发育护理措施,如:新生儿抚触、视觉与听觉刺激等。生命体征稳定的早产儿推荐使用“袋鼠式护理〞方法,即早产儿与妈妈进展皮肤接触,利于保暖,促进母乳喂养。
  〔二〕预防医院感染
  严格执行手卫生要求,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病房环境细菌学监测,减少侵袭性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
  〔三〕呼吸支持
  :呼吸支持期间保持早产儿动脉血氧分压50-80mmHg;脉搏血氧饱和度90%-95%,不宜超过95%。鼻导管吸氧时建议使用空氧混合仪控制吸氧浓度。
  :对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风险的早产儿,有自主呼吸时尽早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支持,罹患RDS的早产儿有指征地使用肺外表活性物质及恰当的呼吸支持,视病情调节呼吸支持方式。
  :采用小潮气量和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尽可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四〕营养支持
  :首选母乳喂养,生后尽早开奶,充分利用初乳。
  :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及其他严重疾患、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的早产儿应尽早开场喂养,酌情使用微量肠道营养策略。对出生体重<
. .
. v .
2000g、胎龄<34周或有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