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透视(tòushì)三要素
眼睛:透视的主体,是眼睛观察物体的主观条件。
物体:透视的客体(kètǐ),是构成透视图形的客观依据。
画面:透视的媒介,是构成透视图形的载体。
眼睛 物体(wùtǐ) 画面
第1页/共43页
第一页,共43页。
画面
眼睛
物体
第2页/共43页
第二页,共43页。
二、透视的基本(jīběn)术语
1、与眼睛相关的术语(shùyǔ)解释
(1)视点(shì diǎn)SE——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2)停点SP——视点(shì diǎn)在基面的垂直落点。
(3)视高H——视点(shì diǎn)到停点的垂直距离。
第3页/共43页
第三页,共43页。
(4)视线SL——视点到物体上各点的连线。
(5)视角SA——视点与任意两条视线之间形成的夹角。
(6)视域——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通常采用60度以内(yǐ nèi)的视域作画。
第4页/共43页
第四页,共43页。
知识(zhī shi)拓展
两眼所能见到的空间范围为可见视域,水平视角190°垂直(chuízhí)视角140°。
正常视域为水平视角和垂直(chuízhí)视角60°范围内的锥形空间。
在 60°视圈内,物体处于常态透视变化中,超出范围透视就会失常。
第5页/共43页
第五页,共43页。
通常采用60度以内(yǐ nèi)的视域作画
第6页/共43页
第六页,共43页。
取景框的选择(xuǎnzé):60°视圈最远边即为取景框的边
第7页/共43页
第七页,共43页。
(7)视心点V——过视点与画面垂直相交的点。是一点(yī diǎn)透视的消失点 。
(8)视距D——视点到视心点的垂直距离。
第8页/共43页
第八页,共43页。
(11)视平线HL——过视心点所作的水平线
第9页/共43页
第九页,共43页。
(12)视平面HP—— 人眼(rén yǎn)高度所在的水平面
第10页/共43页
第十页,共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