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五彩池.doc

格式:doc   大小:232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五彩池.doc

上传人:xgs758698 2016/8/6 文件大小:2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五彩池.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五彩池》电子课文我小时候听奶奶讲,西方有座昆仑山,山上有个瑶池,那是天上神仙住的地方;池里的水好看极了,有五种颜色,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奶奶是哄着我玩儿,我却当作了真的,真想有一天能遇上神仙,跟着他腾云驾雾,飞到那五彩的池边去看看。没想到今年夏天去四川松潘旅游,在藏龙山上,我真的看到了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来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的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水池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过一丈;小的像个菜碟, 水很浅,用小拇指就能触到池底。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 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 有像莲花的……更使我惊奇的是,所有的池水都来自同一条溪流,溪水流到各个水池里, 颜色却不同了。有些水池的水还不止一种颜色,上层是咖啡色的,下层却成了柠檬黄;左半边是天蓝色的,右半边却成了橄榄绿。可是把水舀起来看,又跟普通的清水一个样,什么颜色也没有。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来呢?原来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有的像成簇的珊瑚。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细腻的透明的石粉。阳光透过池水射到池底,石笋就像高低不平的折光镜,把阳光折射成各种不同的色彩。水池周围的树木花草长得很茂盛,五光十色的倒影使池水更加瑰丽。原来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五彩池》教案(原稿) 发表人:包雪黎 1 ;发表时间: 2010-9-14 15:58:09 修改发表评论教学目标: 1 、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感受大自然的美。 2 、了解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学习作者是怎样描写五彩池的。 3 、边读边想,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朗读能力。教学重点: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体会五彩池的神奇。教学难点:了解五彩池里的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同学们, 你们听过神话故事吗?看过神话故事吗?那有没有看过《西游记》和《精卫填海》这两部电影?下面老师就要来考考大家了, 还记得电影中有个人物西王母吗?瑶池, 瑶池的水非常美丽, 有许多种颜色。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去瑶池领略一下, 同学们你们愿意去吗?可是, 老师没有腾云驾雾的本领, 不能带你们去神话中的瑶池, 但老师也能让同学们看到与瑶池一样美丽的池, 你们有兴趣吗?那就是——五彩池。(板书课题,学生齐说课题) 1 、提出问题:在去之前,你们想了解五彩池的什么呢? 2 、整体感知: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起程,现在就出发,亲自去五彩池游一游。(教师读课文)谁来谈一谈观赏了五彩池,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神奇、美丽)。你们想去了解一下这个神秘的五彩池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教师: 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通课文并思考课文哪一部分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了五彩池(2—4 自然段) 二、品词析句,理解课文。 1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教师:五彩池到底是怎样的神奇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2 )汇报交流,理解重点词句。神奇之一:数量多教师:我们先来看看第二段的第一句话,请女生来读一读①那是个晴朗的日子,我乘汽车到藏龙山,只见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教师: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五彩池的什么特点?(板书: 数量多) 教师:你可以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中体会得到?(板书:漫山遍野,大大小小、都是) 教师: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个别读)我们再一起来读一下(齐读) 神奇之二:色彩美②教师:还可以从这段中的哪个词语中体会到数量多呢?(板书:无数) 那我们请男生把这句话来读一下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巨幅地毯上的宝石。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这是一句什么句?(比喻句,把水池比作宝石) 教师:为什么比作宝石呢?比作鲜花不行吗?(因为在阳光下,水池闪耀着光辉,非常有光泽, 宝石也是这样的) 教师: 是啊! 作者的比喻真是准确生动, 把五彩池的颜色和光泽的美都写出来了, 谁能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教师:我们一齐来有感情的读一下吧! 神奇之三:大小和深浅: 在第 2 段中作者除了描写五彩池的多和颜色外还写了什么?(大小、深浅、形状) 那课文是怎样描写它的大小和深浅的呢? ( 板书: 有大有小, 有深有浅) 我们一起把这句话来读一读。同学们这的池子一大一小,一深一浅,同学们想想看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对比) 神奇之四:形状各异(板书)。知道了它的大小和深浅后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形状吧!谁愿意把课文中描写形状的句子来读一读,其它同学边听边思考: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形状多) 有哪些形状?(葫芦,镰刀,盘子,莲花) 句末用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呢?(还有很多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