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文档名称:

李杜诗五首j.ppt

格式:ppt   大小:141KB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李杜诗五首j.ppt

上传人:xxj16588 2016/8/6 文件大小:1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李杜诗五首j.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李杜诗五首律诗的基本特点?律诗在内容布局上都有起、承、转、合四步, "起",实际上是紧承诗题,引出所叙、所描之事、物,以为后边的抒情或议论作准备,是律诗的第一联,即首联; "承", 是"起"的延续,一般也是记叙或描写,是律诗的第二联,即颔联; "转"在律诗中的表现,有的未改变前两联记叙或描写的笔法,但记叙与描写的对象或视角也会转移,有些律诗则干脆由记叙或描写转到议论或抒情上来了,也有的是把感情基调由悲变喜或由喜变悲,从内容上与主题更为贴近。是律诗的第三联,即颈联; "合"则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突现中心的任务,所以,可以说,每首律诗必有一画龙点睛之句,那就是最后一联。?由此看来,任何律诗都有一个从记叙、描写到抒情、议论的必然过程,只是有时这种抒情和议论不太明显,即使在尾联,也有将抒情、议论蕴含于记叙与描写之中的,而前两联(或三联)的记叙与描写中都必然蕴含着诗人的感情或某种观点。诗的主题则不在别处, 就在尾联。《峨眉山月歌》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客至》杜甫《旅夜书怀》杜甫《登岳阳楼》杜甫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半轮】指月形如半个车轮。【平羌江】青衣江,源出四川芦山县,流经乐山县注入岷江。【清溪】驿名,在今四川犍为县。【渝州】重庆?说也奇怪,历史上曾有许多人会因我喜欢使用某一种行文方式而得绰号。骆宾王写诗文,因为喜欢用数字,如“秦地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当时人就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算博士”;还有的人因为在诗中连用了好几个古人的名字,就被人讥为“录鬼簿”。?李白在这首仅仅二十八个字的绝句中,竟连用了“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大家却交口称赞, 不但没有人敢于取笑他在开“路程单”,有人竟以“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视为绝唱”赞之。乾隆皇帝叹曰: “但见其工,则妙处不传。”意思是说,读起来只觉得妙不可言,但真的好在哪里,却是无从捉摸。?现在看来,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这五个地名依次出现,实际上就是渐次为读者展开的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为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问:这一句话既有明写又有暗写,明写的是什么,暗写的又是什么?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一般来说,无论河水怎样流动, “水中月”也不会随之流走, 月随水流只有一种情况,就是观月者也顺水而去。因此,此句明写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 暗写秋夜行船之事。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试从时间、空间角度切入,进行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从清溪经过平羌,前往渝州、三峡的江行体验和思乡感情。这种体验和情感统一了广阔的时空。首句写青山吐月,交待特定场合——峨眉山,特定时间——秋天夜晚。次句写月映清江,明写空间变换:峨眉山——平羌江; 暗写秋夜行舟。三、四句写连夜从清溪向渝州向三峡进发。继续明写空间推移,暗写时间变化。全诗二十八字五处写到地名,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在一起,诗境渐次展开,处处给读者以启发、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