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猜一猜下面诗歌所咏为何物
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
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爆竹
如 梦 令(严 蕊 ) ------桃花
第一页,共63页。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欣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2、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
二、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方法点拨、练习巩固
三、情感与价值观: 体会“一草一木总关情”的生活感悟,培养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第二页,共63页。
一、概念理解:
(1)咏物诗:
借描写 的________________
表达 ___________ 。
(2)主要的写作技巧 。
客观的“物”(山川河岳、草木虫鱼)
特点 (形态、色彩或其所处的环境)
诗人理想、志向、情怀
托物言志
第三页,共63页。
二、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概括为: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不即不离。
第四页,共63页。
三、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五页,共63页。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断肠,销魂②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咏物
写景
春柳繁盛
秋柳枯凋
自伤迟暮
自叹身世
依依惜别图
对故居的依恋难舍
第六页,共63页。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乡菊,应傍战场开。
注:重九之日,岑参正行军在外。时逢安史之乱,诗人一直戍守边关。
咏物
写景
菊花的
高尚气节
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
战乱图
思乡
同情百姓
渴望休战
第七页,共63页。
①以物象为题
如《小松》、《早梅》
②咏、题、赠、赞+物象
如《咏梅》、《题菊花》
③物象+吟
如《石灰吟》
④也有一些咏物诗不是以所咏之物为诗名
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杜牧的《山行》等。
四、题目特点:
第八页,共63页。
五、咏物诗常见物象:
岁寒三友(松、竹、梅 ):高洁、傲岸、坚贞不屈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
莲:高洁,出淤泥而不染
兰花(高洁、君子之德)
雁:思乡怀亲、羁旅孤独
蝉:高洁、悲凉
鹰:志存高远、远大抱负
杜鹃:哀怨、凄恻、思归
第九页,共63页。
六、咏物诗常见的情感类别
1、言志――表现诗人的志向操守。
①志向: 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与豪情壮志。
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操守:不慕名利、不羡富贵
自甘寂寞,不愿媚俗,坚贞不屈,高洁脱俗,坚持个性,保持清白,不愿同流合污的气节;
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
第十页,共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