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文档名称:

红古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260KB   页数:4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红古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doc

上传人:rovend 2022/1/2 文件大小:2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红古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红古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前 言
地质灾害是因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平安且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兰州市红古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四种。
兰州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开展,,工程建设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及其隐患明显增多,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因此,按照科学开展观,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对保护地质环境,有效防治地质灾害,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平安,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将兰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技兴旺、环境优美、文明富裕、功能完善和富有山水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形成一水、两山、三绿廊的城市风貌,给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营造良好的人居生存环境和投资开展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增强兰州市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开展等目标,都对自然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的平安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为此,兰州市红古区人民政府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兰州市红古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个〞五年方案纲要?、?兰州市红古区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为依据,编制?兰州市红古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基准年2005年,期限为2006~2030年,近期为2006~2021年,中期为2021~2021年,远期为2021~2030年。
第一章 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和防治工作进展
第一节 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
一、自然地理
1、地理位置
兰州市红古区位于甘肃省中部,隶属甘肃省兰州市辖区,地处兰州市的西部,东与西固区相连,北与永登县接壤,南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甘肃省永靖县隔水相望。地理座标:东径102°45¢~103°22¢,北纬36°07¢~36°28¢。东西长,南北宽24Km,。
红古区现辖3镇1乡2个街道,33个行政村、社,169个自然村。截止2003年底,,少数民族有回、满、藏、土、壮、朝鲜等17个。红古区人民政府所在地海石湾镇,位于区境内中部偏西,至甘肃省城兰州市区108Km,为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
2、地形地貌
红古区地处湟水河下游河谷,局部地区位于大通河的下游。地形轮廓呈狭长的“山〞字型,北面依山,西南临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海拔高度2462米—1580米。境内属黄土高原沟壑低山丘陵区及河谷川地区。%的低山丘陵区山峦起伏,梁峁重叠,沟壑纵横,岩土松散,地形复杂。红古区是我省滑坡、灾害较为发育的地区之一。
3、气象、水文
°。据气象资料统计,全年降水量在290mm至360mm之间,平均降水量为,降水量分布由东南向西北增加。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一般集中在每年的7~9月份,占全年的64%。降水的主要特点是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大。
红古区属黄河流域,主要河流有黄河的一级支流——湟水河及其支流大通河,流经区境的西部和南部,水量充分,水质好,是红古区工农业和人民生活用水的可靠水源。北部广阔的黄土山梁台地区,由于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多为小的季节性河沟,水量小,水质差,无法利用。
4、土壤、植被
〔1〕土壤
红古区土壤有灰钙土、黄锦土、灌耕土、潮土四大类。
灰钙土:是红古区分布面积最广的土类,主要分布在区内北部1800m以上的黄土丘陵山区,%。
黄绵土:主要分布在湟水北岸的川台地上,%。
灌耕土:主要分布在湟水河沿岸,%,这种土壤灌溉方便,旱涝保收,是红古区农业生产的稳产高产区。
潮土:分布在窑街地区红山村河流边沿,%。
〔2〕植被
红古区地处陇西黄土丘陵区,气候干旱,红古区天然植被以干草原为主,覆盖率为10%~20%,由于地形、海拔高度的不同、气候的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各地植被亦有明显的差异,在海拔比拟高的享堂峡和董家岭一带的山地阴坡,植被覆盖率可达30%以上。
常见的优势种有无芒隐子草、蓍状种亚菊、阿尔泰狗哇花、驴驴蒿,与其伴生的有茵陈蒿、蓖叶蒿、红叶黄芪、骆驼蓬、冰草、芨芨草、黑蒿等。
人工植被包括人工林、果园、蔬菜、瓜果、粮食作物等,主要分布在湟水河和大通河沿岸的Ⅰ、Ⅱ级阶地上,引水灌溉,Ⅲ、Ⅳ级阶地也有分布。
二、地质环境条件
1、地层岩性
红古区出露的地层分属前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地表大局部被黄土覆盖,老的岩层主要出露在峡谷之中或山脚地带。
〔1〕震旦系
湟源群〔Z1d2〕:震旦系地层是红古区出露最古老的地层,主要分布在大通河下游享堂峡谷一带。岩性为一套受混合岩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