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古诗赏析《游园不值》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光辉灿烂。我们开展经典诵读,传承中华文化,我们营造书香校园,诵读千古美文。我们亲近蒙学经典,其乐融融, 我们诵读诗词经典,书声琅琅。春天带着崭新的气息一路走来,盛开了万紫千红。春天随着阳光的节拍一路走来,催绿了山山岭岭。春暖花开,我们讲述一个春天的故事,春暖花开,我们寄托一个崭新的希望。我是景洁, 下面让我们一起赏析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南宋著名诗人,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人氏。他尤擅七言绝句,属于江湖派诗人,他的诗意境高远,用语新颖,非一般江湖派诗人之作。其《游园不值》一诗, 脍灸人口,成千古绝唱。《游园不值》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游园不成,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这首诗从冷寂中写出繁华,从访友不遇感悟到意外机缘,以小见大,耐人寻味,是一首充满禅意的今古名作。诗的前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色。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因游赏受阻而扫兴又得兴,这应该看作是一种精神奇遇。这首诗就是记录这种精神奇遇的,它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一格的记游诗。无缘进得园门,游赏的愿望受阻,未免有点扫兴。但扫兴之余惊喜地发现奇遇、奇兴,由一枝红杏出墙, 想象着墙内满园春色灿烂夺目。这时,诗人仿佛看到了满树的花朵被多情的蜜蜂亲的躲躲闪闪,花枝乱颤。池边的垂柳竖起细细的眉毛,悠闲的荡着绿色的秋千。水中的小鱼频繁的变换着游泳的姿势,不时地向水草打探雨水的消息。一条铺满青苔的小径在园中蜿蜒穿梭。薄薄的绿意哪里抵挡得住美丽的诱惑,最后被拥挤的花香淹没——所以诗人即兴而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惜春的情感、人生境界的守望、探友不遇的惆怅, 都因为这一次瞬间的、美的机缘而成为一次审美的对话,青苔自生,柴门自闭,红杏自出墙,出墙的红杏使一次不遇升华为生命境界、美学境界的发现。这是失望后的意外精神补偿,弥足珍贵。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从某些语句上看,此诗点化了陆游的《马上作》一诗:“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过陆游此作未免平展,有点马上观花,不及叶绍翁之作那么精神专注,在深挚的精神体验和心理波折中,迸发出春光难锁、喜从天降的生命力度, 以及情趣盎然的精神哲学的启悟了。可见名家之诗不一定都能成为名作,非名家一旦对生命与诗进行精诚开发,也可能出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