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救亡图存的探索.doc

格式:doc   大小:717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救亡图存的探索.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8/6 文件大小:7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救亡图存的探索.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四单元不能忘记的历史主题三救亡图存的探索第一课时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首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撰写杨阳(华严里小学)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救亡图存的探索”在设计思想和总体思路上,是通过学****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和人物,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仁人志士为了寻找民族振兴,救国救民之路, 在半个多世纪中不懈地追求和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奋发有为,立志为国的民族责任感。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救亡图存的探索”是“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不能忘记的历史”中的主题三,包括“变法维新”求国强”、“辛亥革命”的理想两个活动。本课的教学内容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的有关内容标准是,“我是中国人”中的第四条: 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辈, 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学生通过主题二“丧权辱国之痛”的学****后,知道了 1840 年以后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感受到我国遭受列强的欺凌和所蒙受的耻辱、危害,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振奋民族意识。(二)学生情况分析“变法维新”求国强”、“辛亥革命”的理想等历史事件的相关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远,教师需要补充有关资料,明白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丰富教学内容, 增强感染力,便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内容。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的能力。教师一定要充分提倡学生通过从已有知识、身边资源入手等各种途径去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加深对历史的了解和体验。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让有条件的家长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到人民英雄纪念碑、革命纪念馆等地方参观和考察,了解相关的知识。(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本课选用调查、探究、体验等学****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学生能够在收集、展示、交流等活动中生动形象地了解仁人志士苦苦寻求进行不懈的探索的救国主路。在学****中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从更多方面了解有关知识,感受中国人民不畏***、英勇抗争的豪迈气概,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奋发有为、立志为国的民族责任感。(四)技术准备: 1、教师准备: (1 )教师要学****重大历史事件的相关知识,明白他们之间的联系,补充自己相关的知识储备。(2 )收集有关事件、人物、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相关资料,准备相关的故事、图片、音像和地图等资料。(3 )制作有关课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学生的感受认识,拓宽学生知识面。 2、学生准备: (1 )收集有关事件、人物、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相关资料,准备相关的故事、图片、音像和地图等资料。(2 )有条件的学生可在家长的带领下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革命纪念馆等地方参观和考察,了解相关的知识。三、教学目标: 1 、通过收集、展示、交流等活动,初步知道一些影响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 2、通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