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博物馆展品陈列展览方式的改进分析
 
 
刘亚彬
摘 要:博物馆内陈列着许多文物,挖掘这些文物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可以了解时代的发展。博物馆是人们学习知识、开阔视野的主要场所,在大力倡导文化自信的今天,也在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并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其中,做好文物的陈列展览工作是关键。这项工作不仅影响到群众的参观体验质量,而且会对博物馆的社会形象产生影响。因此,博物馆需要根据展馆的内部结构、文物的性质等因素进行设计和规划。文章从博物馆展品陈列的内容和问题入手,讨论博物馆展品陈列的要素与原则,并分析博物馆如何改进陈列展览方式,希望通过合理的文物陈列展览,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关键词:博物馆;展品陈列;展览方式;改进
博物馆是文化和教育基地,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博物馆内陈列着大量的人类文化遗产,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目前我国部分博物馆的文物展览方式较单调,无法充分激发群众参观博物馆的热情。因此,新形势下需要改进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方式,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功能。
1 博物馆展品陈列的内容和现状
博物馆展品陈列的内容
博物馆展品陈列的内容主要根据展品的基本属性以及陈列的主要目的、主题而定,同时要兼顾博物馆的空间大小,充分地展示文物的文化底蕴。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包括博物馆特性和展品特性,博物馆特性包括空间设计和展览主题,展品特性围绕展品的属性、特征。博物馆工作人员展示展品时不仅需要理性思考,还要借助艺术手段为群众带来艺术体验①。
博物馆展品陈列的问题
首先,博物馆文物展览工作较复杂,既要考虑展馆的特点,又要分析群众的艺术需要。但目前很多文物展览在开展前缺乏社会调研,展出的文物难以和群众产生共鸣。其次,部分博物馆展出的文物缺乏特色,展览形式千篇一律,难以吸引群众的目光。最后,对展览文物的介绍方式不新颖,以人工讲解为主,没有运用现代技术,使群众对文物的了解不足。上述问题都是博物馆在展览文物时需要考虑的,如果不改进,不仅会影响文物本身的价值,而且不利于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形象。
2 博物馆展品陈列的要素与原则
博物馆展品陈列的要素
任何艺术品在美学视角下都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博物馆中珍藏的文物更具艺术感染力。在现代陈列设计中,虽然已经运用光、电、声等形式,但仍然需要围绕色彩、材质、造型、空间四个基本要素进行设计。管理人员对展品进行
陈列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科学的设计方案,进而对展品的空间布局进行规划。此外,在策划文物陈列展览方式的过程中,要合理处理文物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让文字等显性信息面向群众,将隐性的文字信息呈现在文物背后,为研究人员提供便利。
博物馆展品陈列的原则
首先,主题性原则。博物馆展览都有特定的主题,因此要设计总体风格,进而与展览主题一致。展览设计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需要借助形象思维将构思中的作品物化,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博物馆的展品陈列中,要处理好展品性质、展品特点、陈列内容以及组合方式之间的关系,其中陈列、展览是满足群众的欣赏需要,进而获取知识、陶冶情操。
其次,公益性原则。在博物馆的展品设计中要突出公益性质,即让群众在参观的过程中接受社会教育,提升其文化素养。文物展览要保证主题鲜明,具有正能量,在布置和展览的过程中要多选用可以承载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