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doc

上传人:jiaxidong_01 2016/8/7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八个字是我这一代人重要的童年记忆。在我童年的世界里,这八个字几乎是如影随行。上小学的时候, 有一天, 一位姓张的老师在红砖砌成的粗糙的学校围墙上用石灰水刷着这八个粗粝的仿宋大字。我印象特别深, 对那位张老师特别佩服。从此对用石灰水往墙上刷字这件事特别向往, 对书法和写仿宋体也特别感兴趣, 以至教科书和作业本的封面自己全都用仿宋体描上了学科、年级、班级和自己的大名。但对这八个字的含义不甚了了。进了中学, 学校的建筑条件比小学好得多。不再是裸砖砌成的斑驳的红墙, 而是工整、精细的青砖墙。在校园的中央, 居然有一个亭子一样的建筑(记得里面住着严厉的教导主任和他和蔼的太太) ,亭形建筑的一面墙刷得雪白, 上书飘逸潇洒的八个朱红大字――“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毛体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此对毛体特别感兴趣, 并且开始着意摹仿。毫不夸张地说, 我中学毕业的时候, 对毛体的“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这八个字已经摹仿得自认为有那么点意思了。但对这八个字的含义依然不甚了了。对这八个字的含义真正有一点领悟,是在 1989 年。那是我大学毕业的第三年, 自己对“教育研究“仍然毫无兴趣, 一心想的仍是大学期间特别感兴趣的“文学理论”。于是,我回了一趟母校,拜见了我大学的一位恩师, 想报考他的研究生。恩师对我的处境表示同情, 对我的想法表示理解, 对我报考他的研究生也表示欢迎。但是, 出乎意料的是, 他非常明确地反对我再去报考研究生!反对的意见中有一条是:学习不等于读书!他希望我多接触社会, 多向生活、实际学习, 好好读读社会、生活、实际这些“书”。这一次师生见面、谈话对我影响巨大。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回味这次谈话, 都在思考学习与读书的关系, 都在思考学习的真正含义。因此,“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八个字也就经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之中。我对这八个字的来历、含义、重要性, 甚至我对毛泽东的学习经历和他关于学习的论述都产生了浓厚而持久的兴趣。“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八个字出自毛泽东,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关于这八个字的来历,却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 1951 年5月3 日下午, 苏州市金阊小学 8 岁小学生陈永康和邻居家的两个小朋友一起在离金阊小学不远的城墙上玩耍。突然, 一个 20 多岁、梳西式发型、穿着黑色皮鞋的男子叫住了他,并神秘地给了他一些钱和一包黄粉, 说是面粉, 要求陈永康放到老师的桌子上。陈永康联想到老师上课讲过“反革命分子会用火药、手榴弹及杀人方法来破坏我们的工厂、学校”,心想这个人鬼鬼祟祟的,一定不是好人,于是十分镇定地说:“我陪你一起去吧!”走了约 100 米左右, 陈永康看见城墙的另一端有几名解放军正向他走来, 于是马上放下手中的东西, 紧紧抱住男子的腿不放, 并大声喊:“解放军叔叔快来抓特务!”男子慌了, 狠狠地打陈永康的头, 陈永康被那人打了几拳, 口鼻鲜血直淌, 但他仍死死抓住对方不放,直到解放军赶来制服这个男子。后来证实这名男子的确是特务,黄粉是炸药。同年 5月9 日,苏州市人民政府授予陈永康“革命小英雄”的光荣称号。不久, 毛泽东获悉此事, 亲笔题写了“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并派人制成锦旗赠给陈永康, 同时向全国青少年发出了“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的号召。(详见 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