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从“怕写”到“乐写”.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怕写”到“乐写”.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1 2016/8/7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怕写”到“乐写”.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怕写”到“乐写”长期以来,学生怕写作文已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有的学生甚至谈作文即色变。不仅学生如此,“作文难教”也成了老师们的口头禅, 学生能够畅快地表达是老师们多年的梦想。那么,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象, 让学生从“怕写”到“乐写”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发现随堂练笔对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它虽然篇幅小,但是形式活、“出炉”快。学生比较没有负担,写起来也轻松多了。该如何进行随堂练笔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下面是我个人的几点粗浅看法。一、把握练机,巧妙设计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可见,作文与阅读有着息息相关的密切联系。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理解课文时,抓住契机,巧妙地进行读写结合, 让学生及时进行写的训练, 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1. 在阅读理解后练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阅读知识的巩固和发展”, 随堂练笔就是紧跟阅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训练, 让学生在理解感悟课文的深刻内涵之后,再以悟促写,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小学教材中有些重点词语, 是语言形象、语言情感的聚集点, 引导学生想象挖掘词语的形象内涵, 感悟理解词语的情感内涵, 可让学生在词语与语境的沟通中, 深入理解内容, 深切感受情感。在于永正老师的教学中, 这样的范例随处可见。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他就精心地安排, 让学生在理解“饱经风霜”意思的基础上, 展开想象, 把生活中与之相关的形象在脑海中再现,并用文字写下来。这样,“饱经风霜”的词义和语像就变成了他们的活的库存。 2. 在阅读兴趣高涨时练笔课文中经常会有一些吸引学生眼球的“兴趣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将由此充分调动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学生兴趣盎然地讨论某一话题时,他的思维也相对较为活跃,这时就让学生练笔。例如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 学生学了课文后并不满足于书本上介绍的知识, 教师就让他们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 发挥自己的想象, 写一篇小练笔。同学们兴趣盎然,纷纷写出自己心中的新型玻璃。 3. 在课堂的自然生成中练笔课堂都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 课堂上可能因一个问题而冷场, 也会为一个看似明了的话题争论不休。如果教师能在这种情况下, 巧妙地安排随堂练笔, 会有意外的惊喜。记得有一位老师教《落花生》一课时, 同学们为了当花生一样的人好, 还是当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好时争论不休。老师随即让他们把花生、桃子、石榴、苹果等的特点和好处写下来, 看谁写得好, 谁就最有说服力。不多一会儿, 同学们争相举手, 效果出乎意料。可见,只要把握契机,巧妙地设计,定能让随堂练笔绽放异彩。二、找准练点,形式多样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与文本对话,找出能深化文本的“情感点”, 精心设计写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让学生一见“练笔”就产生好感,使随堂练笔真正成为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加速器”。 1. 精彩片段处的仿写练笔小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 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写才能做到生动具体, 才能符合老师的要求。而模仿是儿童的天性, 仿写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例如《鸟的天堂》一文作者对大榕树的描写十分精彩, 笔者在教学时让学生在阅读理解后按这种方法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