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0
文档名称:

苏轼唱和诗研究.pdf

格式:pdf   大小:5,707KB   页数:15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苏轼唱和诗研究.pdf

上传人:wh7422 2016/8/7 文件大小:5.5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苏轼唱和诗研究.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苏轼唱和诗研究徐宇春摘要:诗歌的唱和活动贯穿了苏轼整个创作生涯,并形成了几个高峰期。无论从思想价值、艺术成就,亦或从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来看,苏轼唱和诗都自有其存在的价值。以往论者大多囿于正统的诗论****见,对其颇多指责。备受争议的焦点就是传统诗论家认为唱和诗背离了诗“言志”、“缘情”的感发模式,一味追求和韵、次韵,逞才赓和,因难见巧,使诗歌沦为游戏自娱的工具,偏离了诗之本义。基于这样一种基本认识,长期以来苏轼唱和诗成为一个倍遭冷落的领域。实际上,苏轼唱和诗蕴涵的思想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承载的功能也是多样化的, 以至用任何一种标签式的断语来评判似乎都失之于偏颇。当我们今天站在更宽广的文学理论背景上,当我们不再将社会功用性作为衡量文学作品的唯一标准,当我们回归到对文本的关注时,唱和诗所蕴含的文学和文化价值就清晰体现出来。本文拟从以下三部分对苏轼唱和诗进行研究。第一章、二苏唱和诗研究。二苏唱和诗不同于一般性的社交酬唱,它主要表达的是思亲抒怀的主题,而二人的学识和身份使其文学价值得以彰显。二苏唱和诗具有以诗传情、以诗代笺的作用,某种意义上承担着类似家书的功能,由于二人所具有的相当的素养学识,因此选择了诗歌这种精致化的艺术形式作为信笺。二苏唱和诗中包含了许多私秘化、情感化的内容,在一般的情况下不便表露的东西,却尽可在兄弟间的诗信往来中倾吐。尤其是当晚年偏居岭海之时,二人在创作上几乎完全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何曾料到后人孜孜不倦的研究,因而诗中就保留了许多珍贵朴直的东西。对于研究者来讲,这种鲜活真纯的感情当然值得珍视,是我们深化苏轼研究时重要的一手资料。唱和诗除了具有交流认识、促进感情的作用外,也是二人切磋诗艺的不可缺少的方式。苏轼有不少名篇佳作就是次韵子由的诗作,而这些诗并无批评家所指责的“有失自然”、“害于天全”的种种流弊。而且我们也不能忽视唱和诗对诗人的创作心理所起到的正面的激励效应。在本章中我们首先拟对二苏唱和诗的全貌作以概括介绍,按照二人聚散离合的线索将唱和诗分为五个时期,对每一时期二人思想上的变化、唱和主题的转变以及诗风的变化加以分析整理,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重点分析,从而进一步探讨二人唱和诗的类型、诗风的差异以及唱和诗的成就与价值等问题。第二章、苏门唱和诗研究。从熙宁、元丰年问苏门初步形成阶段来看,张耒、晁补之、黄庭坚、秦观等人对苏轼的拜谒求学,其出发点无不是慕苏轼之道德文章。在这一过程当中,诗信往来是苏轼与他们交流的主要方式,而唱和诗在其中则起着密切感情与切磋诗艺的双重作用。苏门正式确立是在元祜初,至此,苏门唱和达到了高潮。应酬、唱和、赠答、题画成为元祜诗人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 其中尤以苏黄二人为著。在这种互动的唱酬往来中,文人之间“争巧”的意识推动了宋诗的创新,元祜诗风集中地体现了宋诗的特质,对于宋调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元祜苏门文人所进行的唱和活动蔚然可观、风靡一时,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集中体现了北宋士大夫雅化的日常生活,为我们了解宋代文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一种观察的视角。在本章中我们拟对苏轼与苏门弟子间彼此交相往来、酬唱赠答的线索与脉络予以梳理,对苏门唱和的内容、艺术特色予以概括总结,进而就元祜文坛唱和风形成之动因、苏门唱和诗的意义、价值等问题作出回答。第三章、苏轼“和陶诗”研究。苏轼晚年遍和陶诗,共创作“和陶诗”计有百余首之多。苏轼对“和陶诗”非常重视,生前亲自将其编纂成集。苏轼“和陶诗”提高了诗“可以群”的层次,是苏轼与陶渊明展开的心灵对话,是其晚年文学的代表作品,也是其晚年诗风转变的有力标志。由苏轼开辟的“和陶”之风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一种独特的现象,苏轼对陶诗美学风格的总结在评陶史上具有突出意义。在本章中我们对苏轼“和陶”的动机进行追溯。除了显性的因素日P-IL 宋党争的政治背景外,我们还应从苏轼人生经历、思想感情的转变中梳理出他与陶渊明产生共鸣的内在契机,这在我们看来是他“和陶”的最深层动力;文章还对苏轼“和陶诗”的内容进行了概括,探讨了“陶诗”与“和陶诗”中具有符号化意味的一些母题在文学史上的意义;通过对苏轼“和陶诗”内容的整理,我们认为“和陶诗”并非对陶渊明的亦步亦趋,而是具有独立性价值的文学作品;苏轼“和陶诗”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追摹,更是在精神上企盼与陶渊明人生境界的相通的产物。关键词:二苏唱和诗苏门唱和诗和陶诗 Research ofSn Shi’Spoetry ofsinging and versifying Abstract:The singing andversilying ofpoetry goes through thewhole period of SuShi’Scomposition andforms severalpeaks isundoubted 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