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自卑与超越》思维导图
【奥】阿尔弗雷德
自蝉
与超越
Alfred 4&1*
What Life Could
Mean 10 You
《自卑与超越》
阿德勒
牡!:王虫去I七三A
2
3
你如何解读自己生命的意义?
人类总是生活在“意义”之中。何谓意义?例如当我们提起“木头”,事实上 想到的是我们可以用来做家具、生火等的一类东西,为了便于区分和交流,我 们将它们命名为“木头”。任一事物,被人类看见或感知后,或者通过想象出 现在人的意识中(例如魔法等虚构物),它就与人有了联系,这种联系就是人 赋予它的意义。
所以说我们都是通过自身所感知、理解、归因的意义来体验现实一一这不是事 物本身,而是经过解读的某物。人生亦如此。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是背负着三大约束而生:
为了与地球资源更好地共存而必须进行工作;
为了以自己孱弱的躯体对抗生存环境中各种危险而必须与其他人类配合、相处; 为了繁衍后代而必须面对和处理两性关系。
进而发现一切人类问题都可以归结到这三个主题中:职业、社会与性。通过面 对这三类问题的反应,就能看出一个人对自己生命意义的解读是什么样的。而 自卑情结的产生,也往往因为解读出了问题。
4
易引发自卑的童年经验
个体心理学认为经验本身无法决定成败。我们并不因经历本身所带来的冲击而受 伤,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验的意义决定了我们“受到创伤”。 不过,必须承认的
是,某些经历的确更容易使人们自动陷入“受伤”的感觉中。
五岁前儿童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牢固的行为模式, 能够开始用他们自己的方式 来应对问题和任务,阿德勒将之称为“生活方式”。他们已经形成了个人最为根 深蒂固,也最恒定的概念,知道能对世界和自身期待些什么。
在这一时期,如果一个孩子存在生理缺陷,那么他将很容易经受苦楚和陷入对自 身缺陷的过度关注中,除非有某位亲近之人的引导,否则他们很容易过度重视缺 陷,而忽视自身拥有的其他与常人无异甚至优于常人的地方。
第二种情况就是被溺爱。这令他们认为自己的意愿就是金科玉律, 当他不再是众 人关注的焦点,其他人不再优先照顾他们的感受时, 巨大的失落感会让他感觉遭 到了全世界的背叛。被宠溺的人长大后可能戴上冠冕堂皇的良善面具, 或者变得 非常“可爱”,却只是为了伺机左右他人,而不是与人平等协作。
第三种容易带来错误观念的童年经历就是被忽视,这样的儿童无从得知爱与合作 为何物。他们总会高估困难的程度,同时低估自己获得他人帮助与善意的能力。
5
家庭的影响
作为父母,最重要的职责便是让孩子在生命之初便体会到信任“他人”的价值。
母亲
从出生的那刻起,在若干个月里,母亲都扮演着婴儿生命中最重要的角色, 他们 几乎完全依赖母亲。这是他们一生中合作能力第一次得到发展, 母亲是他们最早 面对的“他人”,是他们在自身以外第一次关注“别人”。母亲如何与之相处, 满足孩子的需求,让他们感受到爱与信任至为重要。为母之道并没有特别的诀窍 可言,一切都来自兴趣与练习。值得一提的是,让母亲能有更放松的心情去照顾 孩子,也与社会是否给予母亲地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