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文档名称:

苍梧县新县城总体规划评优学习教案.ppt

格式:ppt   大小:12,953KB   页数: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苍梧县新县城总体规划评优学习教案.ppt

上传人:12345 2022/1/4 文件大小:12.6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苍梧县新县城总体规划评优学习教案.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会计学
*
苍梧县新县城(xiànchéng)总体规划评优
第一页,共39页。
苍梧县基本(jīběn)情况介绍
区位:
中国东、西部交界(jiāojiè):西部大开发等
两广交界(jiāoji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
隶属广西地级市梧州市:地级市周边县城功能协作、产业协调等
概况:
辖9镇,。以农为主,农业大县。处于行政区划调整后重新起步建设阶段。
广东(guǎng dōng)、广西交界
东西部交界地区
梧洲市区周边地区
县域范围
第1页/共39页
第二页,共39页。
项目(xiàngmù)背景
*
行政区划调整
区划调整后的主要(zhǔyào)特点与问题
对规划的认识
第2页/共39页
第三页,共39页。
行政区划(xínɡ zhènɡ qū huá)调整
梧州
原县城(xiànchéng)(龙圩镇)
新县城(xiànchéng)(石桥镇)
69公里
旺甫镇
*
新地镇、广平镇、大坡镇
所辖城镇变化:由辖12个镇到9个镇。南部4镇划归梧洲市,北部旺铺镇划归新苍梧。
县城新建:新县城选址石桥镇新建。原县城所在地龙圩镇划归梧洲市。
区位条件变化
经济发展基础变化
县域空间范围变化
县城变化
城市定位、发展思路、空间布局、支撑体系等需要重新考虑。
第3页/共39页
第四页,共39页。
区划(qūhuà)调整后的主要特点与问题
经济重新起步(qǐbù):
经济基础薄弱:现状以农业经济为主,二三产发展滞后
产业发展载体缺失:现状工业主要集中在旺甫镇,但分散发展,尚未形成产业集中区
支撑亟需完善:
县域基础设施(jī chǔ shè shī)建设和综合交通服务水平待提升
县域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亟待完善
区位优势不在:
新苍梧偏离市域“一带一圈”核心区位,区位优势弱化
职能单一,在市域发展格局中面临边缘化威胁
要素面临重组:
县域各乡镇间联系薄弱,资源要素流通有障碍
县域城镇体系面临重组,职能分工需进一步明确
生态环境面临挑战:
生态风险突出,生态用地防护功能不足
新县城建设与水源保护存在一定冲突
*
第4页/共39页
第五页,共39页。
新苍梧核心优势:
生态本底优越(yōuyuè) 特色资源突出 文化底蕴深厚 后发优势明显
发展优势(yōushì)分析
资源优势
文化(wénhuà)优势
生态优势
后发优势
苍梧机会:
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木材、矿产资源深加工产业链,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和优质原料供应及深加工基地。
农副产品优势突出
山林资源丰富,林化产业基础较好
矿产资源丰富,种类较多
苍梧机会:
深入挖掘历史,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城市建设体现文化底蕴, 发展文化旅游相关产业。
历史绵延久远,文化积淀深厚
作为诗词之乡,文化氛围浓厚
从“一张白纸”到建设特色突出的新城,目标明确,具有后发优势
以新理念高标准建设完备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借鉴较为成熟的制度、体系和机制,具有争取政策支撑的话语优势,为新县城建设提供支撑
苍梧机会:
把握后发优势,积极借鉴发达地区已有的发展经验和教训,避免资源浪费,高标准建设品质优、环境好的城镇。
苍梧机会:
依托优良的生态本地条件,增强城镇的吸引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潜力
森林资源丰富且逐年增加
公益林分布广,生态效益良好
水环境质量整体水平较高
*
第5页/共39页
第六页,共39页。
新形势(xíngshì)和新要求
总体要求:“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青水秀”
产业发展:”根据城市资源(zīyuán)禀赋,发展各具特色的城市产业体系,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
”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
中央(zhōngyāng)城镇化工作会议()
城镇规模:“加强中心城市周边小城镇与城市的统筹配套发展,建设成为卫星城。实施百镇示范工程,培育一批建成区人口10万以上的现代新型小城市。”
城镇建设:“以提高综合承载力为重点,提升城镇生态宜居水平,发展集约紧凑和高密度城镇”, “提高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间及小城镇密集区的高等级公路密度”, “明显提升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公路网、铁路网覆盖率”, “重点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产业发展:“中小城市要利用要素成本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配套中心城市发展特色产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