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五家渠二中小学部 1~3年级学生窝沟封闭效果评价摘要: 目的针对采用窝沟封闭术的儿童在连续 3 年内的窝沟封闭剂的留存情况和患龋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从而对群体性窝沟封闭的质量和防龋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本院自 2010 年~ 2013 年这期间对五家渠二中小学1~3 年级的学生进行窝沟封闭术的 102 6 例小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对其进行窝沟封闭术, 共封闭 3506 颗牙, 将封闭的 3506 牙作为观察组,观察该组治疗的封闭剂留存,同时选取 3506 颗牙作为对照组,针对两组患者的患龋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本次研究的窝沟封闭完好率相对较高,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出现个别脱落的情况, 同时观察组龋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结论在进行窝沟封闭术之后,随着封闭时间的不断延长,使封闭剂的保留相对降低,使脱落率增高, 因此, 应该加强复诊, 更好的减少封闭剂脱落情况, 使防龋效果得到提高,同时行窝沟封闭可以使龋齿的发病率得到有效的降低,特别是针对群体性窝沟封闭是较为有效的防龋齿措施, 值得在小学生中广泛的推广和使用。关键词:小学生;窝沟封闭;第一恒牙;龋齿;效果龋齿对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并且该病在口腔科中是常见的疾病。如今世界卫生组织将该病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经过相关研究报道显示, 龋齿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并且其主要发病人群为儿童青少年, 其发病率为 40% ~ 55% , 其中多数龋齿为窝沟龋,占 80% ~ 90%[1] 。因为窝沟属于牙齿发育中的缺陷,具有较深并且较窄的形态, 同时在咀嚼的压力作用下, 多数食物残屑被压入到窝沟中,对其清洁较为困难,同时再加上多数儿童不能有效的刷牙,导致龋齿的发病率增高。而窝沟封闭可以有效的防止龋齿的发生, 并且该方法不会对牙体组织造成损伤,因此在临床口腔科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成为预防龋齿的主要方法。本文对窝沟封闭的效果进一步的进行研究探讨,现将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自 201 0 年~ 201 3 年这期间对五家渠二中小学 1~3 年级的学生进行窝沟封闭术的 1026 例小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2010 年进行窝沟封闭术的学生人数为 226 例,共封闭 982 颗牙。 2011 年窝沟封闭术的学生人数为 180 例, 封闭 720 颗牙. 2012 年窝沟封闭术的学生人数为 412 例,共封闭 1002 颗牙. 2013 窝沟封闭术的学生人数为 208 例,共封闭 802 颗牙。总共封闭 3506 颗牙,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一年龄阶段以及同样牙数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所有纳入的对象均具备窝沟封闭术的适应证, 并且牙体均已全部萌出, 未出现龋坏和釉质发育不良的情况。 方法观察组进行窝沟封闭术, 其具体操作方法为: 首先要将进行封闭的牙面进行彻底的清洁, 主要清洁部位为窝沟间隙内, 要将窝沟隙内的腐质仔细的清理干净。随后采用酸蚀剂对牙面窝沟进行冲洗, 冲洗时间应不少于 20s 。随后对其进行相应的干燥和隔湿处理,当被酸蚀面的颜色变为白垩色时,采用适量的封闭剂由远中对沟底进行逐渐的填充[2] 。在填充时要注意封闭剂下不可出现缝隙, 随后采用标准型光固化机对其进行照射,照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