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干部人事档案造假问题分析【摘要】文章阐述了干部人事档案造假的表现及危害,分析了干部人事档案造假的原因, 提出了治理干部人事档案造假的对策建议。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坚守诚信底线, 使其不想造假; 转变用人观念, 不搞一刀切,使其不用造假;严格管理制度,加大惩处力度,使其不敢造假;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技防水平,使其不能造假。【关键词】干部人事档案;内容造假;原因;对策一、干部人事档案造假的表现及危害干部档案是“组织人事等有关部门,按照党的干部政策,在培养、选拔和任用干部等工作中,形成的记载干部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等内容的文件材料, 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干部人事档案必须具有原始性、历史性、全面性、真实性、可信性的特点, 才能为组织部门选人用人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参考。反之, 如果干部人事档案弄虚作假, 不但不能为组织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有价值的参考, 还必然会破坏选人用人的正常秩序,甚至使组织部门选错人、用错人,为党的事业造成损失。当前干部人事档案造假现象非常严重。据《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5 年 2月 27 日报道:“在 2014 年中央巡视组两轮巡视整改情况中, 20 个省份中 15 个省份的整改通报提及整治干部档案造假。”另据《京华时报》 201 6 年1月 29 日报道:“中央组织部近日通报称, 在省管干部档案专项审核中, 420 人因档案造假受到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 186 人因档案问题被记录在案。”近年来,媒体报道的一些典型案件更是让人触目惊心:山西太原市质量检验协会原秘书长王红英档案存在伪造虚假年龄、虚假身份、虚假任职经历等问题; 山西运城市经济开发区副主任黄梅芳的干部人事档案存在涂改年龄等造假问题; 广东梅州市劳动教养管理所原政委钟立档案存在工作经历弄虚作假、违规获取公务员身份等问题; 河北省共青团石家庄市委原副书记王亚丽, 档案中除了性别是真的, 其余信息全是假的, 档案中的 90 多枚公章, 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假的; 山西河津原住建局局长薛新民在招工、转干、入党、升职和户口登记等过程中,曾先后 11 次填报不同的出生日期, 4 次虚假填写参加工作时间,只是小学毕业的他甚至伪造专科学籍档案;江西鹰潭团市委原书记徐楷涉嫌“造假骗官”,存在被违规录用为公务员、仿造档案、对抗组织调查等严重违纪问题,在8 年时间内横跨两省 5地, 且多个岗位任职不满一年, 从一名副科级乡镇干部变身为正处级团市委书记; 山西省临汾市原纪委书记沈庆华被举报“档案年龄”比真实年龄改小了 5岁……。从当前报道的干部人事档案造假的案件来看: 干部人事档案造假的主要表现在伪造、涂改“三龄两历一身份”,即年龄、工龄、党龄、学历、工作经历和干部身份, 尤其是年龄、学历、经历更是干部人事档案的“重灾区”;干部人事档案造假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升官,谋取私利,即所谓的“挣面子、占位子、图帽子、捞票子”。干部人事档案造假带来的危害十分严重: 一是破坏了组织部门正常的选人用人秩序, 容易使组织部门选错人、用错人; 二是破坏了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原则, 对那些对党忠诚、埋头苦干、诚信守法的干部极不公平; 三是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败坏了党的组织部门形象; 四是给社会造成错误导向,认为造假可以得利,败坏了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