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4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8/8 文件大小: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 1 、面向学生: □中学□√小学 2 、学科:语文 3 、课时: 24 、学生课前准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上网了解有关金华双龙洞的影音资料。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明确作者游览顺序,分清文章主次。 3、学****作者写游记类文章“抓住特点,有序写作”的观察与表达方法。教育方面: 1、培养学生好学好问、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惯。 2、感受金华双龙洞的神奇与美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三、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选自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 4 课,本课主要学****文章的 5—7 自然段,即主要描写双龙洞中“孔隙”及“内洞”的相关内容。这部分内容可谓全篇文章精华之所在, 既把金华双龙洞美丽神奇的独特风貌尽情展演,又将作者有序写作、突出特点的写作特色淋漓表现。教学重点:明确作者的游览路线,泉水流经的路线,知道这两条线索是文章相辅相成的两条主线。教学难点: 弄清文章详尽描写“船小”“进出方式”“乘船姿势”“乘船感受”都是为了突出孔隙“窄小”的特点。为了突破这些重难点, 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 潜心钻研教材, 认真研读教学参考资料, 百度查看同行教案,并收集了大量图片音像资料,力求用最合理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掌握新知。四、教学方法在学****文章的过程中,重读重悟,倡导“自我发现法”,即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五、教学过程课间播放影音资料: 《双龙洞金华山》,让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欣赏动听的音乐。百度搜索: 江南风光金华双龙洞/v-64b817da-a5e7-11df-bdae- 一、谈话导入“双龙洞, 卧船游, 石壁迎面移, 泉水贴背流……”伴着动听的音乐,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金华的双龙洞, (板书,示意学生齐读课题): 记金华的双龙洞。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已熟悉了作者的游览线路, 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简单的画出作者的游览示意图,谁愿意来试试看? 指导学生在黑板指定的位置形成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学****新课(一)游孔隙百度搜索上山典型景物图:映山红、粉红色的沙土、泉水以及洞口和外洞的图片制作成幻灯片播放: http://image./i?word=%BD%F0%BB%AA%D3%B3%C9%BD%BA%EC&opt-image=on& cl=2&lm=-1&ct=201326592&ie=gbk http://image./i?word=%BD%F0%BB%AA%CB%AB%C1%FA%B6%B4&opt-image 师: 上一节课, 我们跟随叶圣陶老爷爷一起欣赏了沿途的美妙风光, 感受了洞口的宽敞; 领略了外洞的高大( 边描述边板写:美、宽、高),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前进, 去尽情享受双龙洞内的神奇之旅吧。我们的下一站在哪?(师指点板书,生齐答:孔隙) 师: 打开课本,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文章的第五自然段, 思考孔隙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记录下你的收获和疑问。指名说,据生回答形成板书:窄小快速的默读课文,找出能体现孔隙窄小的语句。据生回答相机学****以下句子: ①课件出示:“虽说是孔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