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借月亮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借月亮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doc

上传人:无限书海 2022/1/5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借月亮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借月亮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
借月亮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
1 / 6
借月亮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
借月亮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
月是洁白的, 洁白的月亮传递着思乡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些身在异乡而不能回到家乡的诗人,总是让春风多情抚弄那游子的心。
下面是关于借月亮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
的内容,欢迎阅读!
唐代李白
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⑴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
⑵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 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与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 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 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 说明井与床有关系, 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与功能上的类同。 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 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 本诗中的‘床’字, 是争论与异议的焦点。 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
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从意义上讲, ‘床’可能与‘窗’通假, 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
1 / 6
借月亮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
借月亮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
6 / 6
借月亮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
·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 《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 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 两边腿可合起来。 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
中的“胡床”或“床”所误。 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 (即马扎,一种坐具)。
⑶疑:好像。
⑷举头:抬头。
唐代白居易
的《望月有感》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释
⑴河南:唐时河南道,辖今河南省大部与山东、 江苏、安徽三省的部分地区。
⑵关内:关内道,辖今陕西大部及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