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优选
第一章主要施工法
第一节隐框玻璃幕墙的施工法
一、施工前的准备
1、说明
工程经理要对工程的工期进度、技术资料、工具、器具、材料、机械、临时设施及人员做好充分的准备。
2、施工前准备的容围
①工程概况:对工程概况进展了解掌握,熟悉有关施工单位及甲监理公司的有关情况,熟悉工期进度总体方案、施工用水源、电源、垂直运输、外脚手架等情况。
②技术资料准备:首先是图纸准备,对图纸要充分熟悉,对不清楚有疑难的地要问明弄懂,还需要准备有关图集、质量验收标准、平安指标、各种需用的表格和有关工程的竣工验收须用的资料等。
③工具、器具准备:对所需的工具、器具提出供给方案、具体型号、数量、供给时间等,同时要将方案送交物资、仓库等部门,共同做好工具、器具的准备。
④材料准备:根据图纸及工程情况,做出详细的材料供给方案单,根据施工进度方案,将所有材料的供货时间安排好。
⑤人员准备:工程经理对自己管辖工程的人员安排要列出详细的准备方案,包括施工工种、各工种人数、进场时间等,尽量做到施工人员落实到岗、到位、明确责任。
⑥临时设施:包括办公、生活、住宿、仓库等。根据工程的材料、人员情况进展准备。
⑦施工组织方案准备:要对施工进度、质量进展行之有效的控制,做好详细的施工组织方案。
. .
-优选
3、管理重点
①各种准备工作要落到实处,不能浮于外表。
②准备工作落实到人,同时明确到具体人的责任。
③落实与建筑公司的协作与配合工作。
二、建筑物或构筑物外轮廓测量
1、说明
由于幕墙的高精级的特征,所以对土建的要求就相对提高〔土建施工的误差与建筑构造的难易、施工单位的水平等有着密切关系〕,这就造成了幕墙施工与土建误差的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就是幕墙施工单位对构造误差进展调整,这就需要对主体已完成的建筑进展外轮廓测量,根据测量结果确定幕墙的调整处理法,提供给技术处作出设计更改。
2、工艺流程说明
工艺流程:熟悉了解建筑构造与幕墙设计图→对整个工程进展分区、分面确定基准测量层→确定基准测量轴线→确定关键点→放线→测量→记录原始数据→更换测量立面〔或层次〕→重复上面程序→整理数据→分类→处理或上报技术处。
3、根本操作说明
①熟悉图纸:对于本作业的操作,首先要对有关图纸有全面的了解,不仅是对幕墙施工图,而且对土建建筑、构造图也需要了解,主要了解立面变化的位置、标高、变化的特点,对图纸全面熟悉掌握,并对照实际施工进展。
②对整个工程进展分区、分面、编制测量方案。
. .
-优选
③在对整个工程进展分区的根底上对每个区进展测量,根据实际情况,几个区同时进展,在测量时首先找到关键层。
关键层的选择:
一般在全区的最高部位;
在立面变化复杂的上下层;
可影响围环境的层次,关键层也是垂直位的定位层;
④确定了基准测量层后随后即要确定基准测量轴线。轴线是建筑物的基准线,幕墙施工定位前,首先要与土建共同确定基准轴线并复核土建的基准轴线。
⑤关键层、基准轴线确定后,随后确定的即是关键点,关键点在关键层寻找,但不一定在基准轴上,且不低于两个。
⑥放线:放线从关键点开场,先放水平线,用水准仪进展水平线的放线,一般的铁线放线采用花篮螺丝收紧〔俗称紧线器〕,然后吊线〔垂线〕,放线时要注意风力大于4级时不宜放线,
⑦测量:根据放线后的现场情况,对实际施工的土建构造进展测量,测量时注意:
多把米尺同时测量时要考虑米尺的误差,即测量前要对尺。
测量构造要随时记录,记录清单要清楚明了。
⑧数据记录整理分类:对测量的结果,要进展整理,对各种结果进展分类,同时对照建筑图进展误差寻找得出误差结果。
⑨处理数据:对数据进展处理后,要对误差大,需调整的位置进展处理,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案。同时,将资料〔原始〕整理成册上报技术处,同时进展下一道工序的工作。
4、所需工器具及人员
. .
-优选
器具:冲击钻、电焊机、水准仪、卷尺、紧线器、吊锤、铁线固定用角铁。
人员:每组2-3人。
5、作业时间在土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