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学反思.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住在山区的Jack 2022/1/7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学反思.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学反思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学反思1
  1、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放与收,在教学设计上有侧重,组织学生明确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大胆创意,重点放在实践体验和交流过程。
  2、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探究活动,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再运用知识去解释生活现象,形成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良性循环中去。即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兴趣,又利于迁移能力的培养。
  3、设计开放式的场地,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学生提供的是利于学生创新的实验条件。
  4、体验成功,鼓励创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是创造性思维的萌芽,教师要及时捕捉,予以保护,不应回避,并使之深化。
  5、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有独到的设想,不同的创意,这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很大作用。
  6、由于实验室条件,学生实验的基本技能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尚需改善并不断提高。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学反思2
  1)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放和收新教材中探究活动较多,旨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多角度多渠道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素养,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取知识。探究课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一段时间的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后得出结论;有的则要求学生课堂上完成整个探究实验的全部过程。本节课《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就是属于后者。短短一堂45分钟的课,要完成整个探究实验的全部过程,有一定的难度;45分钟,也不可能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此时教师要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放和收的关系,教学设计上应有所取舍,有所侧重,要明确本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哪几方面的能力、教学时间安排上侧重于哪些部分。针对初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年幼,很难要求他们在课堂上短时间内凭空想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探究实验方案。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资源,组织学生针对书本上的实验设计进行讨论,明确实验原理。在此基础上,再鼓励学生大胆地去设计自己有创意的探究实验。教师将重点放在实践体验过程和交流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使知识得到内化,在交流中展示学****的收获,得到老师和同学肯定。
  2)设计开放式的实验场地开放性实验场地的设置可以给学生提供选择和处理实验材料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科学的严谨态度。教师在进行本节课的实验设计时,将所有的实验器材放置在实验室的两边,(刻意设置了两个实验陷阱:100摄氏度、37摄氏度的水浴、0摄氏度的冷水;大小不一的试管)让学生自主地选取器材进行实验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利于创新的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选取了大小不一的试管;有的几支试管都没有贴标签;有的将试管都放入了100摄氏度的高温水浴中。有的在参考书本的设计上有所创新:在试管中加入了大约1ML醋,发现唾液在酸性环境中,作用降低;加入了一半唾液一半清水,发现唾液的浓度会影响淀粉的`分解;有的直接在口腔中进行,发现在口腔含着的馒头分解的速度比在口腔里用牙齿咀嚼、舌头搅拌后的馒头分解的速度慢……探究实验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到全班同学统一的结果,而重在使学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在实践中获得具体的经验体会,让学生懂得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