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掌握急性乳腺炎的定义,病因。
2、熟悉急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
3、了解急性乳腺炎的病理生理及治疗方法
学习目标
第一页,共18页。
病例
王某,女性,28岁,妊娠后哺乳1月余,近日左侧乳房胀痛,外上象限局部红肿,并伴有压痛性肿块,体温39℃,情绪烦躁,为求诊治入院。
第二页,共18页。
乳腺的解剖示意图
第三页,共18页。
系指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多发生在产后哺乳期的妇女,以初产妇最为常见,好发于产后3-4周。
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链球菌。
急性乳腺炎 定义:
第四页,共18页。
病因
除因病人产后抵抗力下降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主要原因:
(1)乳头发育不良(过小或凹陷):妨碍正常哺乳。
(2)乳汁过多或婴儿吸乳过少:以至不能完全排空乳汁。
(3)乳管不通畅:影响乳汁排出。
乳汁淤积有利于入侵细菌的生长繁殖。
第五页,共18页。
乳头破损或皲裂时是细菌沿淋巴管入侵感染的主要原因。
乳头皲裂
第六页,共18页。
病理生理
急性乳腺炎局部可出现炎性肿块,一般在数天后可形成脓肿。脓肿可以分为单房或多房性。表浅脓肿可向外破溃或破入乳管自乳头流出;深部脓肿除可缓慢向外破溃外,也可以向深部穿至乳房与胸肌间的疏松组织中,形成乳房后脓肿。感染严重者,可并发脓毒症。
第七页,共18页。
第八页,共18页。
临床表现
患侧乳房胀痛,局部红、肿、热,并有压痛性肿块;常伴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和触痛。
随炎症的发展病人可有寒战、高热和脉搏加快。
第九页,共18页。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诊断性穿刺
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在乳房肿块波动最明显的部位或压痛最明显的区域穿刺
第十页,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