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老师_请不要这样讲中国.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老师_请不要这样讲中国.doc

上传人:tswng35 2016/8/9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老师_请不要这样讲中国.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页眉. 页脚. 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一封公开信中共辽宁省委机关报《辽宁日报》早前派遣一批记者, 奔赴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沈阳 5 座城市的 20 多所大学, 用半个月时间旁听近百堂专业课, 总结出三大问题于 13 日在该报曝光, 呼吁全国教师停止抱怨、对国家负责。该封由编辑部所写、题为《老师, 请不要这样讲中国》的公开信,在《辽宁日报》 A4 以全版篇幅刊登。信中称,调查发现大学课堂上存在教师“呲必中国”的现象,有的还很过分,必须引起教育界的警觉和重视。亲爱的老师们,我们是满怀敬畏地在写这封信。大学老师这个岗位太光荣、太特殊了。大学是教化人的地方, 我们的情感底色、思维方式, 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都因为大学的涵养。小平同志曾经说过,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大学的教育, 正是要研究和探索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方法路径,正是要构建符合世界先进潮流的文化体系, 正是要通过知识的传承去承载中华民族的未来。因为特殊的职业身份, 老师不再普通, 也不能普通。你们不是在公园的人群中随意褒贬时事的那个人, 更不是在虚拟的互联网上灌水拍砖的那个人。课堂上两个小时讲授的内容, 比不得酒桌上面红耳热的谈资, 也比不得信手转发的一条微信。大学课堂是答疑释惑的地方,你们是传播知识的人,我们要的是教书育人。一想到将要提出的问题,我们笔端滞重、内心复杂。这个策划,缘起网友的一则留言。今年 10 月,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提出要大力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 10月 21日, 辽宁日报官方微信以《大学课堂上的中国应该是什么样的》为题开展征集, 后台共收到 300 多个微故事。一位叫 Kiko 的大学生的留言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他说: “不知从何时起,说中国坏话、骂这个社会成为了时尚, 我们一个老师, 逢课必讲‘瞧瞧人家国外’。案例教学时, 负面的例子全是中国。如果中国真像老师们讲得这么灰暗, 我们毕业之后将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这个社会?谁来给予我们建设这个国家的信心和力量? ”多么重大而现实的提问! 中国成为大学课堂负面典型的案例库, 这是个别, 还是普遍?我们用新媒体手段做了调查, 结果 80% 以上的大学生表示碰到过课堂上“爱发牢骚”的老师, 对国家和社会的“描黑”让学生们都看不过去。法律、行政管理、经济学等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尤为突出。我们忍不住要写这封公开信, 是想与老师们探讨这样几个问题: 应该怎样在大学课堂上客观准确地讲授中国?如何把光明的心态跟专业的知识一起传授给学生?怎样在回答重大社会问题的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页眉. 页脚. 研究老师的问题, 我们选择再老老实实地当一回学生。辽宁日报的记者奔赴东西南北中, 深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沈阳 5 座城市的 20 多所高校,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听了近百堂专业课。大家被老师们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自觉的责任意识所感动。但同时,“呲必中国”的现象也一定程度存在, 有的还很过分, 必须引起教育界的警觉和重视。整理近 13 万字的听课笔记,大致概括出“大学课堂上的中国”三类问题。第一是缺乏理论认同。有的老师用戏谑的方式讲思想理论课, 揭秘所谓马克思恩格斯的“隐私”; 将毛泽东与古代帝王进行不恰当比较, 解构历史, 肆